吞噬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1976,教授他官运亨达全集
现代都市连载
《重生1976,教授他官运亨达》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刘楚安刘弘毅是作者“馅饼大叔”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他重生了。“刘弘毅,男,出生于1960年,去世前系静江省楚州科技学院教授,享年64岁。”而如今,他重生到1976年,成了一个街痞子。上辈子他科研没搞到顶尖,官场也没走到极致,众人都夸他两开花,他却心中满是遗憾……重来一次,这次他靠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纵横官场,猛踩列强,打造强盛祖国……...
主角:刘楚安刘弘毅 更新:2025-02-22 08:39: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楚安刘弘毅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1976,教授他官运亨达全集》,由网络作家“馅饼大叔”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生1976,教授他官运亨达》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刘楚安刘弘毅是作者“馅饼大叔”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他重生了。“刘弘毅,男,出生于1960年,去世前系静江省楚州科技学院教授,享年64岁。”而如今,他重生到1976年,成了一个街痞子。上辈子他科研没搞到顶尖,官场也没走到极致,众人都夸他两开花,他却心中满是遗憾……重来一次,这次他靠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纵横官场,猛踩列强,打造强盛祖国……...
“自己动手,养兔子,养鱼?”
大家一阵迷惑,但也来了兴趣。
“弘毅,你说说看,怎么个养法……”
艾高峰急急追问,这一刻,仿佛又变成了曾经意气风发的地区行署专员(地区行政公署的一把手就叫专员,副职叫副专员)。
刘弘毅说道:“艾伯伯,兔子的繁殖能力是很强的。一般来说,幼兔在3个月就会达到性成熟,就算为了确保幼兔的质量,6个月左右就已经完全可以了。”
“而且母兔在繁殖期,基本上每一个半月就能繁殖一次,一次就能下一窝。”
“我来干校的这段时间,仔细观察了周边的环境,有大量的苜蓿,蒲公英,车前草。这些都是兔子的主食,还可以自己种植。”
“我们只要搞一二十对种兔,用心照料,很快就能繁育出大数量的兔子,几个月后,就能有源源不断的肉食供应了。”
“反正我们有的是人手。”
“其他比较重体力的农业劳动,可以派那些相对年轻一点的人去做,年纪较大,身体较差的老同志,可以安排来照顾兔子。”
这些东西,对于曾经当过分管农业副县长的刘弘毅来说,可谓是熟悉得很,现在说出来,那也是头头是道。
至于人员安排调配,对于当了那么多年领导干部和大学教授的刘弘毅而言,这叫问题吗?
不要说区区一个数百人的干部学校,就算是现在让刘弘毅来当楚州地区一把手,那也是轻松愉快,胜任有余。
“咦,这些东西,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下,几位老领导都睁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地望着十六岁的半大小子。
在他们的眼里,刘弘毅压根就还是个小孩儿。
要说他们这些位高权重的前任地区领导,真能看得上这么一个小屁孩,那是开玩笑了。也就是看在老艾和刘楚安的面子上,才对他夸赞几句。
不料刘弘毅就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让几位老干部大跌眼镜。
刘弘毅谦虚地说道:“几位伯伯,我跟我爸学的,我爸是搞农业工作的呀。”
这算什么?
我胸中的学问,真全部摆出来,不得把你们都惊得目瞪口呆!
不过刘弘毅也知道,无论做什么,都必须和当前的大环境契合,步子千万不能迈得太大。
有句话说得好: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那就是疯子。
以实际的人生经验而论,64岁的刘弘毅,可一点都不比眼前这几位差到哪里去。而且他还有着后世接近五十年的记忆。
这就叫降维打击,而且是降好几个维度来打击。
“呵呵,厉害厉害,果然是虎父无犬子……楚安,你教得好啊!”
几位老领导顿时就赞叹不已。
谁能知道,刘楚安自己,此刻也是满心疑惑:我啥时候教你这些了?
我是地区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没错,吃饱了撑的教一个十六岁的在校学生养兔子?
但当此之时,刘楚安也决不能开口拆穿儿子的谎言。
关键他自己也觉得刘弘毅说得实在是有道理。
养兔子确实是目前干校的最佳选择,比养猪养牛养羊都要靠谱。猪羊牛的繁殖速度和周期,和兔子没有任何可比性。
“那,养鱼呢?”
艾高峰兴致勃勃地追问道。
这个小刘,总是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啊。
“鱼塘养鱼效率太低,我建议搞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
“对!”
“我们干校,有大量的水稻田。这些稻田只种稻子,利用率太低了,不合算。我们可以在稻田里放养一些草鱼,鲤鱼,鲫鱼鱼苗,不用多,每亩一千尾鱼苗就差不多了。”
“稻田养鱼,不但可以有效利用稻田,还能让鱼苗清理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排泄的粪肥还能肥田,增加水稻产量,一举两得。”
“只要照料得好,每亩稻田能收获几十斤的鲜鱼,上百斤都有可能。”
“到时候,不但我们干校的所有同志都能吃上鱼肉,喝上鱼汤,说不定还能卖掉一部分增收呢。”
刘弘毅侃侃而谈。
这些对于他来说,都是常识而已。
“对啊,这是个好主意,我们以前怎么没想到呢?”
艾高峰一拍大腿,兴奋地说道。
稻田养鱼,当然不是刘弘毅的首创,在我国,五十年代就开始搞过,在场各位,都是有经验的。
在刘弘毅的记忆中,稻田养鱼这种模式,在九十年代的时候,从盛极一时到最终慢慢被淘汰,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端。但那些弊端,主要是因为时代发展才引发的。比如说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单一的种田和养鱼,效益不比稻田养鱼低,但劳动强度要降低不少。
就目前阳沟干校的实际情况,却非常的适合进行稻田养鱼。
现在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啊。
水稻产量本就不高,农药化肥用得也不是很多,搞稻田养鱼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大家一点都不怕多出工出力,只要能有鱼肉吃,比什么都强。
反正不管是种出来的稻米还是养出来的鱼儿,都不能装进自己口袋,是属于集体的。能分配给大家吃到肚子里去,那就是实实在在的营养,何等不美?
黄安平却有点担心地说道:“弘毅提出来的这两个办法,好是好,我就是有点担心,到时候上边会不会派人来查啊?”
“尤其地革委那个康吉盛,那可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赵博龙和方启军也连连点头,显然对康副主任的为人,都是非常了解。
这可是资本主义尾巴,要犯错误的。
听到提起康吉盛,刘弘毅便看了老爸一眼。
刘楚安微微一笑,成竹在胸地说道:“这个,黄书记就不用担心了,康吉盛我能对付他!”
照片都已经洗出来了,虽然不是十分清晰,毕竟这时代的相机就这技术,但也已经足够了。康吉盛和童佳的丑态,还是能分辨得出来的。
铁证如山!
康吉盛真要是敢对干校和他两父子出什么幺蛾子,刘楚安就要让他好看!
现如今还留在所里的,大部分都是根正苗红,出身过硬的,但学术水平有多高,那可就没人敢保证了。
“还有啊,我说了,要带—个人—起过去,给我当助手。这个,你跟段为民汇报了没有?”
谭德喜心中惦记的就是这个事儿。
刘弘毅是他这么多年带过的,天赋最高的学生。
袁同志犹豫起来,小心翼翼地问道:“谭总工,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如果也是个“改造分子”,他还真不敢胡乱答应。
请谭德喜去帮忙,已经算是非常破例了,要不是段为民对谭德喜足够了解,他宁愿完不成任务,也不敢冒这么大的政治风险。
老谭毕竟没有去蹲大牢,只是下放干校劳动,本质上还是“人民内部矛盾”。要是“敌我矛盾”,那段为民也没辙。
他也做不了这个主。
“我的学生,呶,就是这位刘楚安刘主任的儿子,放心,才十六岁,楚州—中在校学生,根红苗正的贫下中农出身,绝没有任何政治问题。”
袁同志顿时就放下心来,随即又有些疑惑地说道:“谭总工,为什么—定非得带他啊,助手我们所里可以帮您配齐的。”
“你懂什么?”
谭德喜毫不客气地给他怼了回去。
“你们所里的人,谁能比得上我自己带出来的学生吗?”
袁同志再次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老顽固!
但人家有大学问傍身,现在又是求人,袁同志也拿老顽固无可奈何,便决定当场请示段为民主任。
就在刘楚安的办公室给所里挂电话。
这个时间段的电话,还是非常古老的手摇电话,需要经过总机转接,有时候甚至还需要经过两次以上的总机接驳。
好在这个年代,有资格使用电话的人本来就少之又少,总机倒也能勉强忙得过来。
经过两次转接之后,电话终于接通。
“报告段主任……”
袁同志在电话里,向段为民汇报了情况。
段为民笑了起来,说道:“老谭在不在?”
“在!”
“你请他自己接电话。”
“是!”
“谭总工,段主任请您接电话。”
袁同志双手将话筒递给谭德喜。
“哈哈哈,老同学,好久不见啊。”
电话那边,段主任哈哈打得十分响亮。
“老段,你少废话,条件我先和你说清楚,学生我要带过去,你得按照初级技术员的标准给人家发工资,到时候任务完成,报告书上得有他的名字。”
“能答应吗?”
至于他自己的待遇,只字未提。
干校这种地方,他都能安安静静地—待两年,就不用说其他的了。
老段有求于他,也不敢怠慢啊。
“能答应是能答应,就是老谭啊,你怎么还是那个老样子,几十年了,—点都没变?刚才袁刚说了,你那个学生才十六岁,他懂什么呀?能帮你什么忙?”
这才是老段大惑不解的地方。
谭德喜的性格他太了解,就不是那种会“假公济私”的人。
绝不可能借研究之名,照顾什么关系户。
但段为民也绝不相信,—个十六岁的学生伢子,能够在这样的科研任务之中发挥什么作用。那些复杂得让人头晕的大方程式,他会解?
他们研究所,缺的只是谭德喜这样的顶级科学家,普通研究人员还是不缺的。
否则早就歇菜了。
“你懂什么呀?”
这句话—出口,站在旁边的袁同志好悬没忍住笑出声来。
合着这位怼谁都不嘴软啊。
他们研究所,那可是享受副军级待遇的,革委会主任段为民,正儿八经是副军级干部。到省里去开会,那都是有座次的,省领导对他也是客客气气。
这边两人正在聊天,田埂上亮起了手电筒。
“弘毅,小雨……”
却是肖亚文见他们天黑还没回家,心里着急,拉着刘楚安一起找过来了。
刘弘毅急忙大声喊道:“妈,我们在这,没事!”
刘楚安肖亚文循声赶到,埋怨道:“你们两个孩子,怎么搞的嘛,这么晚了还在外边不回家。听陈医生说,你们自己要煮野鸡吃,你们什么都没有,怎么煮啊?”
刘弘毅乐了:“妈,爸,你们来得正好,野鸡已经做好了,快来一起吃点。”
“是啊,肖阿姨,你们快来吃点吧,刘弘毅做的煨鸡可好吃了,比家里做的还要好吃,太香了……”
其实刘楚安和肖亚文老远就闻到了香味。
接过刘弘毅和艾小雨递过来的鸡肉,将信将疑地尝了一口,顿时就被惊艳到了。
“哎,还真好吃,怎么弄得呀……”
“是刘弘毅,他做的叫花鸡。就是用黄泥巴把鸡包裹起来,放在炭火里边煨着……”
艾小雨忙不迭地给刘楚安肖亚文解释,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毕竟野鸡是她和刘弘毅一起抓到的,她还帮着捡了柴火,也不是没有一点功劳的呢。
“弘毅,这手艺跟谁学的,可以啊。你以后是打算当个厨师吗?”
刘楚安禁不住开起了玩笑。
他也很久没吃过肉了。
还是这么好吃的煨鸡肉。
给黄安平过生日的时候,是弄了点肉,但刘楚安是个守规矩的人,自己主要是吃点油炸花生米和水煮五香豆,烧鸭和酱牛肉,都让给几位老领导了。
毕竟他们在干校“关押”了那么长时间,吃肉的机会太少啦。
刘弘毅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了一句:什么餐馆那么豪横,请得起政法委书记当厨师?
“爸,我那里还有一只野鸡,两只斑鸠,我打算拿来当拜师礼。”
“拜师礼?”
“你要拜谁为师?”
刘楚安诧异地问道。
“谭总工,谭德喜!”
“他?”
“他可是我们干校出了名的顽固分子,平时谁都不爱搭理。”
刘楚安蹙起了眉头。
“但他也是576厂的总工程师。”
576厂,对外称青山机械厂,实际上是一家军工企业,静江省大三线骨干工厂之一。
而谭德喜,是576厂绝对的灵魂人物,在兵器工业部都能挂得上号的火炮设计专家。哪怕在另一个时空,谭老都是刘弘毅敬重有加的专家学者。
谭德喜难打交道,在整个干校都是出了名的。
老头儿性格比较古怪,不太爱和人聊天说话,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刚来干校的时候,行李物品相当简单,就是几件换洗衣服,却带着一大箱子各类书籍和草稿纸,还有一个算盘。
是的,你没看错,堂堂军工企业的总工程师,使用的辅助计算工具,不是大家熟知的计算器,而是相当古老的算盘。
这在六七十年代,其实是常态。
两弹一星课题组,都大量使用算盘作为辅助计算工具。
当时我们国家的大型计算机,实在是太少了,任何中字头的科研单位,想要用算力,都必须预先打报告,然后开始漫长的排队等候。
至于地方科研单位,军工企业,那更是轮不到。
谭德喜这些年,硬是用算盘和钢笔,解决掉一个个的计算难题,设计出来各种优秀的火炮,其中好几款火炮,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列装全军。
可就是这么一位“国士”级别的总工程师,同样被打成“某某权威”,毫不客气地丢到了阳沟干校,一待就是三四年。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