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三年,叶宗留-邓茂七起义造反,金濂随军参赞军务,提督军中大小事物。
正统十四年二月,金濂在延平布局,与罗汝先一同引邓茂七主力冒进,重围伏杀邓茂七。
石璞,永乐九年举人,入国子监,选授监察御史,正统初,硬生生卷到了江西按察使。正统三年,因为囚犯逃跑而被降任江西按察副使。正统七年,迁山西布政使。正统十三年,工部尚书王卺和王振尿不到一个壶里,而石璞又是个非常想进步的人,就以王振的关系补了工部尚书。正统十四年叶宗留造反后,与被从锦衣卫调出来的总兵官徐恭一同南下征讨。
金濂与石璞两人,都是从地方上靠能力在正统年间才能出头的能人。
一手把着一人的臂膀,朱祁钰高兴的将两人带入了中军大帐。
“两位贤臣入京,本王是喜不胜收啊。”
在大帐中坐下,朱祁钰看着脸上尤带着风霜之色的金濂与石璞,出声感慨到。
“殿下谬赞,臣等愧不敢当。”
听到朱祁钰的话,金濂与石璞两人的视线碰撞了一下,连忙同时站起来拱手道。
“坐,不必如此多礼。”
看到两人的动作,朱祁钰挥了挥手,让两人坐下。
“现在的京中啊,多亏有兵部的于尚书,礼部的胡尚书,还有户部的周尚书三位老师父都是良吏,不然指望某些个只会吟诗作赋的书海蠢虫,现在这京中恐怕都要闹翻天了。”
朱祁钰的话一出,吏部尚书王直和翰林学士陈循两人的脸色就是一变。
很明显,朱祁钰所说的书海蠢虫,就是他们两人。
“两位爱卿的履历,本王从吏部调档都是看过的,都是有能力的人。”
“京城的守备,就要多靠两位爱卿与于尚书协力而为了啊。”
“为大明计,臣等定然倾力而为。”
听到朱祁钰的话,还有些搞不明白状况的石璞和金濂两人连忙拱手应道。
金濂与石璞两人,到底是刚回京城,即便是一路上有人将京中发生的事情通告给他们,但两人现在也是弄不明白。
为此,朱祁钰只是浅尝辄止,在军帐和金濂与石璞等人见了一面,说了些抚慰的话,就让两人前往各自衙门履职。
眼神幽幽的站在朝天宫的门外,看着与石璞、金濂两人一起离开的胡濙与王直,朱祁钰伸出手摸着腰间的长剑。
朱祁镇这货,从他五日出征上说他是个昏君,这是成立的。
别说什么去查账了。
大同宣府两镇才能吃多少空饷啊,他朱祁镇一次北伐的消耗就比那海了去了。
而如果从朱祁镇用人上来说,这厮绝对是个精明人,堪比宋徽宗的精明人,大明的权力被这厮牢牢的抓在手中。
吏部尚书王直是个应声虫,礼部尚书胡濙是个阴损人,其他的户工兵刑四部,全都是能力颇强的能吏。
在朝天宫门口站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朱祁钰才回过头来,看着面容干枯的王瑾。
“王大伴,终于回来了啊。”
“殿下,奴婢,奴婢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