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看名著是为什么成为名著的。
名著的“选拔”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广泛的社会传播-专业人的力推”所谓“才子书”一说”-时间的沉淀”跨越时代局限的多重认可”。
而且,把名著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名著和名著共同构成了一个大众认可的人文思想体系板块,共同解答了人类目前能想到的大部分深刻的社会问题。
以四大名著为例。
《西游记》探讨了每个人“修心”必经的过程,每一步都算数,让复杂的人性集合体”取经团队”去经历考验,在考验中成长。
人有了本事会不会膨胀?
膨胀会不会引来灾难?
人不长本事是安全的吗?
人再膨胀,膨胀不过自立为“齐天大圣”的孙悟空,从灵台方寸山那个“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的猴子,到敢于挑战终极权威的大反派,其实只需要长点本事,就彻底转化了,再至被压到山下进行反省,我们能看到的是,你再膨胀,膨胀得过孙悟空吗?
你再有背景,能得到孙悟空这样的保护和原谅吗?
此时再对标现实中那点小膨胀的人性,就会认识得更深刻。
此外,儒释道在现实中的扎根与发展,是那么纯粹的吗?
不是。
三家配合本如然,可能只是一种理想境界。
取经是一个事务繁杂的项目,当年牛过的人,从处理凡夫俗子的小情绪、牵马化缘、求人借东西这些琐事,完成了自身成长。
这不就是一个“孔乙己脱去长衫”的小说版吗?
问题是,取经是上层立项的大工程,团队每个人都有光明的未来,被时代抛弃的孔乙己,有这个发展承诺吗?
《西游记》对中国古代思想传统进行了立体化和现实视角下的思考,对人成长中所有发自于本性的困境进行了推演,论“爽文效应”也极为高端,人内心的种种冲突类型,大多能在西游记中找到一个模版。
出生在名门望族,是不是很多平凡人的梦想呢?
《红楼梦》似乎从一开始就满足了你认为完美的起跑线,可事实呢?
你会看到,宁荣两府为了维持住自己的社会圈层,不得不延续豪门圈的玩法,但遭遇幻境催生的奢靡之风,以及人才断层,自己无法掌控的上层权力变更,你仍然感受不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