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全章阅读》,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网络作者“画凌烟”创作的军事历史,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张凡崇祯,详情概述:人购买的时候,一个叫若翰歌利亚的炮手在试炮的时候,当场炸膛把自己给炸死了。为此,徐光启被无数大臣弹劾,被贬了官。直到天启六年的时候,袁崇焕用红夷大炮把努尔哈赤给弄死了,大明的朝堂才真正接受了红夷大炮。作为穿越者,一想到打仗,自然就会想到火药。崇祯在锦衣卫的簇拥下来到北京城的城墙上。那里的炮手都已经准备好了。......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全章阅读》精彩片段
户部就是天下的肥水汇聚地。
此次山西案牵扯两万多人,八大蝗商、巡抚牟至夔九族牵涉家产钱财数额可能高达三四百万两银子。
户部又在里面负责核对抄家家产,你说若是里面没人拿钱,打死崇祯都是不信的。
拿钱也没问题,毕竟太干净的事也没多少人愿意尽心去做。
但这帮狗日的动手就是十万两以上!
十万两啊!
朕穿越过来的时候皇家内帑就这么点钱,你们随手一拿就是十万两!
还真不拿朕当外人啊!
崇祯略带怒气道:“都察院给朕好好查!”
曹思诚心中兴奋起来,连忙出列道:“是!”
其实曹思诚最近很郁闷。
山西案是他的副手杨所修办的,办的非常积极,整体来说从弹劾到定罪皇帝都比较满意。
曹思诚总觉得皇帝让杨所修来办这个案子是为了取代他这个正职。
这让他有深深的危机感。
而此时,这个案子明显出现了一些裂痕。
是自己露一手的时候到了。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严格查办!”
一边的杨所修却是开始冒冷汗了。
没错,他确实拿了钱。
拿钱办事这是大明朝的规矩,哪有官员办事不拿钱的。
这下如何是好?
他还指望用这个案子来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以后再往上爬。
但眼下看来,情况极其不妙啊。
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杨所修立刻出列,跪在地上,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道:“请陛下降罪于臣,是臣监督不严。”
“你起来吧,这事不能怪你。”
杨所修不敢,依然把头埋在地上。
但他心中已经松了一口气了。
到现在为止,他似乎有些明白皇帝的用意了。
皇帝明显是要故意扶持一下自己,让自己对曹思诚产生压迫感,这样对督察院也有威慑作用。
想到这里,杨所修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上面坐的那个人真的只有十八岁吗?
“起来,把人找出来,按照之前的规矩,三司会审。”
杨所修全身都放松下来,咽了一下口水,道:“是!”
他已经更加确定,皇帝是打算让自己来威胁曹思诚。
明白了这一点,杨所修心中大定,也知道以后该做什么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做皇帝的狗腿子更有前途的事了。
曹思诚心中却是不爽,正准备说靠山西案这次漏洞狠狠教训一下杨所修,让他知道谁才是督察院的老大。
没想到听皇帝这意思,似乎要保他。
先不管那么多,查就是了。
这一轮交锋算是暂时结束。
下午的时候,皇帝领着锦衣卫,带着英国公张维贤的京卫士兵,和徐光启、孙承宗一起,到了北京城的城头。
那里就有十门红夷大炮。
崇祯从穿越过来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了,但还是第一次见到明朝的红夷大炮。
十门整整齐齐排列,对准前方。
这红夷大炮都是找葡萄牙人买的,当时一共采购了80门,有70门放到辽东去了。
还有10门就放在北京城。
这东西其实前年的时候才被大明的士大夫们真正认可。
在天启二年的时候,徐光启去找葡萄牙人购买的时候,一个叫若翰歌利亚的炮手在试炮的时候,当场炸膛把自己给炸死了。
为此,徐光启被无数大臣弹劾,被贬了官。
直到天启六年的时候,袁崇焕用红夷大炮把努尔哈赤给弄死了,大明的朝堂才真正接受了红夷大炮。
作为穿越者,一想到打仗,自然就会想到火药。
崇祯在锦衣卫的簇拥下来到北京城的城墙上。
那里的炮手都已经准备好了。
担心炸膛伤到皇帝,前面站满了人。
若是炮弹炸膛了,这些人就会直接上去用肉身为崇祯挡住。
崇祯倒也不怕,前世的时候,没有亲自试用过,但电视上也看到过不少了。
知道这东西会炸膛,但还不至于把周围观看的人炸死。
炮兵们开始准备,在里面填充弹药。
等弹药填充完了,就开始取火点引线。
下面已经被清空了,没有人。
轰轰轰……
十门火炮同时发射,喷出强有力的炮弹。
炮弹直接射到了几里之外爆炸开,把地面都炸出了坑来。
远处地面的冰雪被炸开,泥土被炸飞起来。
那声音,震耳欲聋,非常具有震撼性。
崇祯大喜,以前只是看电视上面,美国好莱坞大片里也拍过十六七世纪的时候,海盗们、欧洲战舰用的火炮就是这种。
但今日亲身体验了一把,威力居然如此了得。
难怪努尔哈赤被炸死了。
“这东西在胡人那里多少钱?”
徐光启道:“回禀陛下,当年购买的时候,每一门一千两!”
一千两?
这样算下来也不算贵。
只不过这一千两仅仅是炮身的价格,如果炮弹算进来就贵了。
一门红夷大炮从诞生到退休,大概要打出去一千多颗炮弹。
崇祯道:“英国公,你觉得这东西如何?”
“回禀陛下,臣以为建奴都是骑兵,骑兵机动性强,移动速度快,这红夷大炮只能守城,想要真正的挫败建奴是不可能的。”
崇祯微微一惊,听张维贤这话,好像很看不起火炮的样子,仿佛心中有横推建奴的战略一样。
崇祯笑道:“那英国公给朕说说,如何挫败建奴?”
“我大明将士各个都是热血男儿,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辽东全体将士前赴后继,建奴顷刻间化作齑粉。”
杨所修一进宫,就紧张得腿发抖,他感觉自己仿佛今天就可能要被推到菜市口去掉脑袋了。
所以他出门前,在家里写了一封遗书,核心意思就是,告诫后人以后不要随便乱拿别人送的钱。
等到了皇帝的御书房门口,他就恭候在那里。
春天的北京城风很大,紫禁城里也有大风。
温度还很低,杨所修就等在外面,一直等啊等啊,皇帝也没有传召他进去的意思。
足足等了一个时辰,这一个时辰里,杨大人仿佛过了整整一个世纪。
内心受到前所未有的煎熬,如果不是在皇宫里,他很可能会崩溃得哭出来。
毕竟知道自己要死了,是个人都会害怕。
直到傍晚时分,孙承宗从皇帝的御书房出来,看见杨所修还等在外面,对杨所修点了点头。
杨所修连忙对孙承宗行礼。
王承恩这才出来,把杨所修叫进去。
这一进去,杨所修就感觉呼吸一紧,喉咙仿佛都发干了。
“臣……参见陛下!”
皇帝也不说话,就拿着一份奏疏在那里看。
过了片刻,崇祯才慢悠悠道:“被自己的上级弹劾,光不光荣?”
杨所修连忙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已经心生绝望:“臣罪该万死!”
“你确实罪该万死,不仅曹尚书让你死,毕自严也跟朕说,你当杀!”
曹思诚和毕自严表示自己很冤枉,人家只是在奏疏里所杨所修利用职权之便贪赃枉法,当搁去官职,发配为民。
可在崇祯嘴里,就变成了人家想弄死他了。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朕给你一个活命的机会,去陕西走一趟,把陕西的灾情给朕缓一缓。”
杨所修心里一跳,顿时大喜:“陛下放心,臣就算是豁了这条命,也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
“施凤来现在在那边,但现在让朕不满意啊,你给朕想想。”
“陛下,这次山西案查抄的粮食就有五万石,可以先运输四万石过去,臣来监督这事,保证不会出任何纰漏!”
崇祯当然相信杨所修不敢再从里面拿钱,这次他是真的怕了。
给他几个胆子他都不敢拿了,至少暂时不敢拿了。
而且为了挽回自己的小命,派他去陕西是最好的。
“这不够啊,陕西那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杨所修眼珠子转了转,道:“陛下,福王、秦王、晋王、代王,都有粮食。”
他这话一出,空气凝固了一会儿,崇祯才开口道:“你是让朕找他们去借?”
“借也可以,买也可以。”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臣告退!”
过了一会儿,崇祯让王承恩把温体仁叫来。
温体仁来了,温体仁看起来一副老实相,满朝文武也都觉得他是个老实人。
只有崇祯这种穿越者,才知道,这是大明崇祯朝的第一老油条。
“臣参见陛下!”
“温爱卿,前天有人跟朕说,福王朱常洵在洛阳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这事你知道吗?”
这是个送命题。
你回答知道,皇帝会跟责问你,既然早知道,为什么不禀告朕,你身为礼部尚书,这位玩忽职守啊!
你回答不知道,皇帝会责问你,你这个礼部尚书是干什么吃的,宗室不是归你礼部管么,怎么什么都不知道,朕要你何用。
“陛下,福王欺压百姓已经很久了,并不是这些时日才发生的。”
温体仁不愧是温体仁,这问题他知道不能正面回答,所以转了个弯。
“哦,为什么没听礼部说起?”
“曾经向先帝提及,被搁置。”
你看,死掉的皇帝谁说没用的,背锅还是可以的嘛。
反正天启皇帝已经不可能从坟里爬出来了,责任都推到他头上就对了。
“那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陛下可处以训诫,告诫福王切莫忘了祖训。”
“你再想想,还能做点什么?”
“还可以惩罚一下福王。”
“如何惩罚?”
“以后不得赏赐了。”
崇祯想了一会儿,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温体仁告退。
出去后的温体仁,露出笑容:小皇帝,你还是太小,以为这样可以利用我,想多了?
三天后,早朝。
崇祯依旧道:“有事准奏,无事退朝!”
杨所修连忙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准奏!”
“臣要弹劾礼部尚书温体仁,他私收考生钱财,徇私舞弊!”
一边正在打瞌睡的温体仁立刻被惊醒,差点没有跳起来。
他连忙出列道:“陛下,臣冤枉。”
“陛下,这是证据。”
王承恩将杨所修手里的东西呈递上来,崇祯看了一眼,怒道:“温体仁,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陛下……臣是冤枉的……”
“来人,把温体仁打入天牢!”
温体仁还一脸懵逼,就被拖到天牢里了。
变化太快,他自己都反应不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天牢里待了两天,温体仁怎么也想不通杨所修为什么要针对自己,大家都是同僚,想来井水不犯河水。
温体仁当然想不通,他自诩是那种在夹缝里都能生存的人,从来不得罪任何一方。
怎么这次杨所修那条恶犬的獠牙就咬到自己头上来了呢!
刘宗周来看望温体仁。
温体仁顿时有些感动,还是刘宗周讲义气啊,这个时候还来看自己。
“温大人。”
“刘侍郎。”
“温大人这次做得有点过分了。”
“你也相信杨所修?”
“不相信不行,现在连礼部给事中也在弹劾你,杨所修已经奏疏陛下,要问斩你!”
“不可能,这么一点……”说完,温体仁就发现自己失言了,他吓得全身冒冷汗。
“温大人,我已经向陛下求情了,但陛下不见我。”
温体仁脸色发白,难道皇帝真的要杀了自己。
刘宗周走后,第二天,崇祯就来了。
“陛下!”温体仁匍匐在牢房里,瑟瑟发抖,脖子也是凉飕飕的。
“温大人,朕再问你一次,福王的事情,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温体仁全身一颤,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在天牢里了。
崇祯的核心班子正在一步步组建起来,这些朝臣们看在眼里。
眼下,崇祯不仅仅给两位心腹老臣赐了座,还让王承恩倒了茶。
这在之前的皇帝里,哪有这种待遇。
“毕爱卿,孙爱卿不止一次在朕面前提及你,说你清廉公正,最适合做户部尚书。”崇祯在孙承宗面前当起好人来。
“多谢陛下垂怜,多谢孙阁老赏识,老臣一把年纪了,只希望能为陛下尽绵薄之力。”
孙承宗道:“都是天子知人善用。”
崇祯笑道:“两位就不要谦虚了,朕想将今年国库的收入增加到三千万两白银,两位可有办法?”
天启七年,大明的税收是两千五百万两。
但明朝的税收制度很特别,主要征收的是粮食。
这两千五百万两中,真正的银子只有五百万两。
另外两千万两其实就是粮食,还有一些生活用品。
总之,明朝征税管理非常混乱。
没有什么标准化。
这就给中央朝廷对地方的管控以及收税上加大了难度。
而且收税的水远远比表面看起来坑。
这些都是需要毕自严来整理的。
天启七年,也就是去年。
国库入账是五百万两,但是,北方的军费一年就要四百万两。
所以,现在的朝廷,财政几乎是一团糟。
如果再不改革,不要说建奴打进来了,自己就会把自己给玩死。
为什么崇祯听说毕自严来了,会连饭都不吃了,差点连鞋子都没有穿,直接冲出去了。
因为他真的太需要这个人了。
没有谁比他更担忧财政的收入。
而崇祯也丝毫不客气,张口就要把今年的实际税收银子从去年的五百万两涨到今年的三千万两。
先增加六倍再说。
连孙承宗都觉得这个目标似乎太高了。
但崇祯没办法啊,现在大明有两个窟窿,一个辽东,一个陕西。
崇祯目光灼热地看着毕自严。
毕自严沉思片刻道:“陛下,若是要在今年完成这个目标,老臣以为很难,不过,给老臣一年的时间,明年可以完成。”
“好,朕相信毕爱卿。”崇祯硬着头皮,给毕自严加了一年的时间,“毕爱卿可以跟朕说说你的计划。”
毕自严来北京之前,自然就做过通盘的预估,他说道:“陛下,我朝税收不合理之处有四点。”
“愿闻其详。”
“一、军户征税标准是农户的五倍,导致军户大量逃亡,军田废弃,这不仅造成了良田浪费,还增加了朝廷养军负担。”
“二、农税表面征收很低,每亩征收0.0335石(4.02斤),但实际上,百姓在交粮税的过程中,增派太过频繁,导致百姓税赋过重。”
“三、地主乡绅占用大量良田,却瞒而不报,偷税漏税。”
“四、过度以粮食作为税收,粮食在兑现成白银的过程中,操作不透明,以及粮价波动,导致损失。”
崇祯心头是大喜,作为穿越者,他是当然知道明朝税收的这些不合理之处的。
毕自严果然是崇祯朝最会算账的人,他非常清楚大明现在税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四大点基本概括了朝廷现在的痛点,剩余的小问题,基本是从这些大问题上延伸出去的。
“爱卿有何良策?”
“一、降低军户征收税额,与普通民田持平即可,引导军户回到自己的田里,即可以增加税收,又可以自给自足。”
一边的孙承宗不由得点头,他是带兵打仗的文官,辽东现在的精锐和防线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
他对军户屯田的现状实在太了解了。
崇祯也点了点头,深以为然,这正和他心意,军队平日里不打仗,是完全可以下田的,至少内地的预备役是可以这样操作的。
不然社会劳动力都浪费了。
“二、严禁加派,减轻百姓在交粮税过程中的负担,不损害百姓的利益。”
崇祯道:“加派的主要原因还是收税过程中,需要官府人力物力,地方官就把这些成本分摊到了百姓身上,若是严禁增派,由朝廷来出这个工钱,地方官必然又会在这里面扣钱贪污,而严禁增派怕是不能防止下面的人去顺利执行,百姓最怕的就是官员,若是地方县令巧立名目,胁迫百姓增派劳役,百姓也不能说什么,朝廷下拨的工钱他拿了,加派他依然加了。”
毕自严不由得一怔,没想到这位十八岁的少年皇帝,这如此细的实际情况都了解得这么清楚。
这让他很震惊。
“以朕看,爱卿的严禁加派是对的,不能把这笔钱让老百姓成承担,就由朝廷来承担,只要不让老百姓加派,下面的人能拿点钱就拿点钱吧,朕也不计较这些了,最重要的是把百姓释放出来。”
毕自严不由得感动起来,皇帝这就是承担着加大朝廷开销的风险在支持自己了。
实际上,崇祯不仅仅是要听他说。
崇祯自己也有一些重大的改革政策要和这两个重臣说的,但做领导,你得先耐心听下属把话说完,不能自嗨。
“三、重新测量全国良田,严查私吞良田的行为。”
崇祯点了点头:“说得对,这一点朕是要强力去执行的,毕爱卿,你尽管去给朕重新测量,朕倒是要看看这天底下,到底哪些个人私吞了良田的!”
关于这一点,毕自严虽然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但崇祯知道他有很多话要说。
官员和乡绅勾结,私吞良田,这是大明朝随处可见的,期满不报,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
不仅如此,宗室是不交税的,宗室利用皇家之名,到处圈地,民怨沸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件事崇祯心中是自有定夺的,等他把新军练完,这些该办的事一件件办,该杀的人,一个个杀。
改革不流血,叫什么改革。
“四,朝廷收税,规定地方官员,必须有一半是白银。”
毕自严最后做了一个画龙点睛:“以上老臣说的这几点,可以先从顺天府开始改制试点。”
崇祯不由得点头道:“爱卿你尽管去做,朕和孙爱卿都会支持你。”
“谢陛下。”
如此这般,毕自严眼下便要起草细节方案。
只是,眼下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亲自过问:山西查抄案。
这就是朝廷税收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官员和乡绅勾结,兼并土地,瞒而不报,上面依然按照以前的土地量找乡绅收税,乡绅可以偷税。
对下面的佃农呢?
压榨!
把田租给他们,往死里压榨。
可谓是上偷税,下压榨,把钱都装到自己口袋里了。
官员和这些乡绅是同流合污。
皇帝话音一落,周围的老百姓都发出欢呼声:“天子万岁!”
你看,老百姓要的其实并不多,只想吃饱饭,不饿肚子,不被狗官欺压,就这么简单。
你说高迎祥罪大恶极,倒也不至于,谁吃饱饭了会去造反?
但高迎祥现在已经造反了,那就必须得抓起来斩首示众,要不然造反不付出代价,那些官员和亲王们跟着学怎么办?
高迎祥那是后话,眼下崇祯一声令下:“斩!”
京卫中的虎贲卫手起刀落,张知县加上秦王府的护卫,加上这安塞县的一些乡绅,一共百来人,全部人头落地。
鲜血喷在地上。
周围的人大声欢呼,都言天子圣明,杀得好!
这杀了人,不能以后就没有知县了对吧。
可这个时候,也不能指望吏部来任命,毕竟吏部在北京。
崇祯便让人选了一个秀才来,这秀才名为杨忠,算是个本分的人,虽说是秀才,却也是个穷酸潦倒的秀才。
今日有机会见圣颜,激动得眼泪汪汪。
崇祯与他聊了几句,觉得人虽说迂腐了些,却还不坏。
迂腐好啊,太会变通的,娘希匹的,就知道拿朕的银子了!
把安塞县暂时扔给了杨忠,崇祯便带着人离开了安塞县。
这安塞县是归延安府管辖的,延安府是此次灾情最严重的地方。
从去年皇帝登基到现在,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硬是没有下一滴雨下来。
崇祯带着七千精锐一路向延安奔去。
路上所见,到处是流民,他们眼神麻木,面黄肌瘦,连走路都走不动了。
有的人肚子很大,要坠下来了,在路边迷茫地坐着,就像行尸走肉一样。
这些人是吃了一种叫“观音土”的泥土,根本无法消化,所以肚子会坠落下来。
崇祯看得揪心,他作为21世纪的人,哪有见过这样的人间惨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