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吞噬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畅销小说推荐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畅销小说推荐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潜力佳作《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魏忠贤崇祯,也是实力作者“画凌烟”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南仕子们经常汇聚常州府东林书院,书院门口写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仕人在江南议论朝廷,多有抨击、指责之意。”魏忠贤这话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万历、天启朝的党争到了崇祯年间没有丝毫缓和,东林党被打压的时候,在江南东林书院开坛讲学,指责朝廷和官府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魏忠贤这话的意思就是想借现在皇帝对此发......

主角:魏忠贤崇祯   更新:2024-05-18 16: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畅销小说推荐》,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潜力佳作《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魏忠贤崇祯,也是实力作者“画凌烟”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南仕子们经常汇聚常州府东林书院,书院门口写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仕人在江南议论朝廷,多有抨击、指责之意。”魏忠贤这话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万历、天启朝的党争到了崇祯年间没有丝毫缓和,东林党被打压的时候,在江南东林书院开坛讲学,指责朝廷和官府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魏忠贤这话的意思就是想借现在皇帝对此发......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畅销小说推荐》精彩片段


且不说他是不是东林党,要尽量压制党争,首先皇帝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不能随便给标签。

虽然明末的东林党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这朝堂上哪个又是好东西呢?

崇祯生气的是,监生议论朝政。

《王学质疑》提要说:“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

这讲学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一些只看到世界冰山一角却以为掌握真理的热血学生。

这些学生又对自己的老师唯命是从,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

这个口子一旦打开,那些个学生就会觉得这个国家要完了,他们就会站出来,以自己以为的真理去四处叫喊,甚至可能上街游行。

崇祯站起来,走了两转,怒道:“传朕旨意,将这个监生打入天牢,以后凡有学生议政者,朝廷永不录用!”

崇祯此言一出,大臣们都一惊。

这一下子就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

例如刚刚被召回来的刘宗周。

这个人是东林党,而且是山阴县人。

皇帝这一举动摆明是要压江南士人。

刘宗周心思一动,准备出列说情,但立刻又想到了昨日的钱谦益。

他和钱谦益在先帝朝被魏忠贤罢官,几乎是同时回京师的,钱谦益比他的地位要高,现在都已经抄家,他自认为自己上前说清无异于自找苦吃。

看来这事还得从长计议。

朝堂上的一帮东林党人心中都默契地想着。

而阉党们就不这么认为了,例如魏忠贤。

他出列道:“陛下,学生妄议朝政的确危害无穷,奴婢听闻江南仕子们经常汇聚常州府东林书院,书院门口写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仕人在江南议论朝廷,多有抨击、指责之意。”

魏忠贤这话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万历、天启朝的党争到了崇祯年间没有丝毫缓和,东林党被打压的时候,在江南东林书院开坛讲学,指责朝廷和官府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

魏忠贤这话的意思就是想借现在皇帝对此发怒之机,在东林党添油加火。

如果皇帝真的对仕人们议政有这么大的反应,就仅凭东林书院这一点,魏忠贤觉得今天就可以把东林党的人捶死在这太和殿上。

刘宗周正打算站出来驳斥魏忠贤,崇祯道:“此事暂且不提。”

魏忠贤心中一惊,没想到皇帝居然不想追究。

“陛下……”

崇祯袖口一甩,见皇帝不愿意继续下去,魏忠贤也就识趣地不敢再多说了。

东林党那档子破事,崇祯目前还不打算动,等他把更重要的事情先处理完了,这朝臣不干活的,自然都得换。

崇祯道:“既然诸位爱卿没什么别的事,朕倒是有一事。”

东林党人心头一缓。

大臣们拜道:“请天子明示!”

一边王承恩大声道:“宣孙承宗觐见!”

大臣们心中一惊,温体仁和周延儒互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皇帝这个时候突然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而且还是在早朝文武百官都在的时候。

魏忠贤眼珠子转起来,皇帝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这孙承宗是天启帝的老师,前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天启年间,还做过蓟辽督师。

他督师辽东的时候,重振军纪,修整军防,做了不少实事。

正在明末的朝堂是很难得的。

作为穿越者的张凡觉得,北宋末年有种师道那种军中威望极高的老帅,而明末也有孙承宗这种帅才。

孙承宗的军事才能可能不是像岳飞那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的。

但是他能平稳住局面,军中威望很高的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曾经都是他的部下。

孙家也是满门的忠烈。

现在崇祯最希望的是什么?

稳住边事。

辽东局势极其复杂,他不想坐在皇宫里去瞎指挥。

而明末战事极多,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一个懂军事的文官入阁做首辅,调动资源先将辽东的局面稳固住。

只有辽东局面稳住了,崇祯才有精力想各种办法搞钱,平国内动乱,发展经济。

孙承宗进殿后,拜道:“老臣参见天子!”

“孙爱卿免礼。”

“多谢天子!”

刘宗周这些个东林党人兴奋起来了,因为孙承宗也算是东林党的。

看来皇帝留着魏忠贤,也没打算要打压东林党!

大臣们都在以党争的角度去思考崇祯的行为,但崇祯现在哪有心情去跟他们扯党争。

如果这朝堂什么事都再扯党争,十七年后,他铁定是要去后面的煤山去挂歪脖子树的。

一边的王承恩取出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承宗师先帝,戍辽东,使将帅和,而虏酋惧,功在社稷。朕御极以来,欲肃振朝纲,使天下安定,孙承宗入阁,赐内阁首辅。”

孙承宗连忙跪拜:“臣拜谢天恩!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臣们连忙高呼:“天子圣明!”

大臣们口中高呼天子圣明,心中却是各有各的小九九了。

孙承宗之前被罢了官,怎么突然之间就被赐内阁了?

而且还是内阁首辅!

最近似乎也没有人在皇帝面前吹嘘孙承宗啊?

皇帝以前做信王的时候与孙承宗几乎没有来往。

大臣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皇帝会让孙承宗入阁做首辅。

要知道,孙承宗当年督师辽东的时候,可是得罪了不少人,这朝堂上下还有很多人不喜欢他。

崇祯大声道:“孙爱卿,免礼!”

孙承宗退到一边站立。

而目前的阁臣,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等人,崇祯暂时也不准备动,先将人心稳住,毕竟他才登基几个月。


那个叫孙传庭的妈的以前就是吏部的一个郎中,现在居然成了御林卫的指挥使!

张之极心中不平衡,感觉自己家的圣宠好像被别人分走了一半。

就像某些小孩子突然得知自己的父母又生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一样。

把几个军官训斥了一顿,张之极的怒气也就慢慢消了。

毕竟在这个环境下待久了,思维形成了一种惯性。

等气消之后,张之极回去跟他的父亲张维贤说:“爹,天子整出个御林卫来,咱们京卫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

张维贤在家里仔细思索了一番,倒是想通了,又是一幅优哉游哉的样子:“天子年少,以我看,只是一时热血使然,这军队的组建哪有那么简单,我刚才已经派人去打听过了,那个孙传庭之前在吏部当郎中,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

被他这么一说,张之极倒是突然意识过来了:“似乎有些道理。”

“所以我说嘛,咱们也别着急了,让孙传庭去干,看他能干出个什么名堂来,别忘了,咱们京卫从大明开国之初就有的,这天子亲军二十六卫,不是那小小的一个吏部郎中就能撼动的了的!”

给自己找了一些借口后,张维贤又开始在家里该吃吃该喝喝。

至于那些被张之极臭骂了一顿的军官,过几天后,又开始喝酒赌博。

总之,这京卫该怎么糜烂就怎么糜烂。

这一日,毕自严将他之前与崇祯说的那四条政策以详细的奏疏呈报了上来,孙承宗在奏疏里做的批复基本没有改几个字。

因为崇祯现在不像万历、天启不理朝政,许多奏疏他都会看的,看了之后还会做批复。

所以毕自严的奏疏,他是一个字一个字看完的。

这其中一条,便涉及到军屯和军饷的问题。

毕自严在奏疏里提到大明的军饷存在着诸多空额,大多数由军官冒领的现象。

这一点深得崇祯的心意。

作为穿越者,他是深深体会到明朝末年和北宋末年是一个尿性的。

就说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历史上,崇祯派李邦华去查京畿的京卫,结果十万多人的名额,一查竟然只有一万多人。

有些士兵早就退休或者死掉,却还记录在案,每年领朝廷的薪水。

看完毕自严的详细方案后,崇祯大笔一挥,全部同意,去执行就好了。

但是这里面整顿军务的权责却不在毕自严那里,他虽然可以去搞军屯,却无法彻查军饷。

这整顿军务的事情,还得另找人来。

现在的兵部尚书阎鸣泰是个标准的老油条,靠他肯定是不行的,他在军饷中都不知道拿了多少。

这一日,崇祯在出宫之前,把孙承宗找来。

“孙爱卿,朕在毕爱卿的奏疏里看到现今军务废弛,空饷频繁,朕深感忧虑,打算整顿军务,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

其实,崇祯心中早就有了名额。

李邦华就是最合适的,历史上他在崇祯元年就做了兵部右侍郎,帮崇祯整顿军务整的有声有色。

这里的崇祯早就派人去江西找李邦华了,按照时间来推算,李邦华应该快到北京了。

孙承宗道:“臣确实有一人推荐。”

“谁?”

“李邦华。”

崇祯故作高兴,心中却早就料到了。

李邦华算是半个孙承宗的人,怎么说呢,孙承宗这个人两大优点绝对是非常突出的。

看人和部战略。

崇祯明明已经去找李邦华了,为何还要问孙承宗?

因为孙承宗现在是首辅。

崇祯即便是要调人来,还是要跟孙承宗打个招呼的,毕竟这样是对他这个首辅的尊重,也为了后面大家都好办事。

君臣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臣子忠心是好,君王也要懂得和臣子的配合。

崇祯也不担心孙承宗会专权,事实上,明代基本没有什么权臣。

连严嵩张居正等人都不算权臣。

因为明代的首辅与宰相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辅只负责在奏疏上写意见,叫做票拟,就是用小票纸把建议写下来贴在奏疏上。

首辅只有建议的权力,没有签字盖章的决策权。

这签字盖章叫做批红,批红原本是皇帝自己来做。

但明朝后面的皇帝都比较懒,所以就由司礼监代为执行。

这样就把首辅的权力限制得死死的了。

“那就李邦华吧,朕已经派人去叫他了,只不过还不知道把他放在哪个位置,你在奏疏上提建议,朕批准了就是。”

“是。”

“对了,袁崇焕什么时候来?”

“陛下,袁崇焕是广西人,广西离京师路途遥远,需要些时日。”

“哦,朕想起来了,这倒也是。”

崇祯都有些迫不及待想见袁都督了。

没得说,袁都督肯定是当下整个大明最适合督师辽东的人。

这一次,肯定不能乱杀了。

等与孙承宗定完整顿军务的人后,崇祯便一身常服,带着许显纯这样的狗腿子出宫去了。

话说最近魏忠贤比较老实,大概是对崇祯饶他一命的感恩戴德,魏公公最近非常配合皇帝的一举一动。

听说彩票局背后的老板是皇帝,便每天跑到彩票局“送钱”。

魏公公是一掷千金,每天不输个几百上千两手都痒痒。

他时长给曹化淳送点东西,把曹化淳是打点得乐开花。

两人的命运也是完全反了过来,以前曹化淳在魏忠贤面前屁都不算一个,现在居然是爷了。

崇祯出宫微服私访,第一站当然就是彩票局。

作为崇祯第一个赚钱的地方,他对彩票局也是给予了厚望的。

翻开账目一看,倒是挺开心,日入账已经到了六千两。

虽然还不太稳定,不过这个数额,已经相当厉害了。

倒是在名单中看到这段时间,魏忠贤输的最多。

崇祯立刻知道魏忠贤想干什么了。

最近的山西案,那个牟志夔就是魏忠贤的人,当时给魏忠贤修祠堂修的最欢快的人之一。

皇帝把牟志夔给干了,魏公公当然怕。

怕就得做点什么吧。

做什么皇帝比较开心呢?

当然是送钱!


妈的!

崇祯心里暗骂一句,你英国公好歹也是张辅的后人,怎么跟那些文官一样不要脸了!

这不就跟后世那些键盘侠一个鸟德行么!

嫌这个不行,那个做的差。

让他自己来,肯定是不会的。

不会怎么办?

喊口号啊!

反正口号是要喊的!

崇祯觉得尼玛张维贤也是个老油条,怎么大明朝这么多老油条!

崇祯表面上表扬了张维贤几句,毕竟英国公年龄大了,这要是骂几句,气不过过去了怎么办。

崇祯又问:“小公爷,你觉得这红夷大炮如何?”

小公爷张之极倒是个脾气有些冲的家伙,他朗声道:“天启六年,袁崇焕以红夷大炮守宁远城,击杀建奴酋首,威震朝野,臣以为红夷大炮是护国利器!”

一边的张维贤不停给自己儿子使眼色,但张之极却仿佛没有看到一样。

崇祯倒是乐了,看来这个小公爷倒不是个油腻的人。

等张维贤退休后,军都督的京卫可以给张之极来管,让他和孙传庭相互竞争。

崇祯道:“这东西,给九边军镇每个军镇先来一门,有没有难度?”

徐光启道:“回禀陛下,我朝原本就有火炮制造方法,不过胡人的红夷大炮却是有诸多优点,火器局已经正在研究红夷大炮,还有地方可以改良。”

“这好啊,那个什么,你可以从濠江(澳门)雇佣一些胡人工匠到京师来。”崇祯扫了一眼诸位大臣道,“咱们也不要只顾着自己是天朝就骄傲自满,别人的东西好,就应该好好学,学过来成为自己的。”

徐光启道:“陛下圣明,臣这就去办。”

“对,记得去找吏部领名额。”

“是!”

在场的孙承宗和徐光启,都是坚定的火炮派,在他们看来,火炮是对付建奴最强大的武器。

但他们深怕当今天子对火炮没啥兴趣,就和先帝一样。

但现在看皇帝的态度,似乎对火炮的执着比他们还强,心中不由得高兴起来。

随手,崇祯又道:“这火铳枪,也要换了,朕是不是听谁说过,濠江的胡人,现在有一种枪叫火绳枪,射程和准心都比我大明的火铳要好?”

三眼火铳这东西,搁在明初,那肯定是好宝贝,拿出来可以吊打西方。

可是两百多年过去了,三眼火铳丫的就没有变过。

西方都已经普及火绳枪了,大明现在还抱着三眼火铳不放,也不是个办法啊。

这种时候,不是比情怀的时候,也不是非要死心眼找火铳优点的时候,肯定是哪种好就用哪种!

徐光启更是惊讶,怎么皇帝连火绳枪都知道?

濠江的那些胡人用的火枪确实与大明的不同。

大明的三眼火铳射程仅仅是在六七十米,但火绳枪的射程却是一百二十米到两百米之间。

而且炸膛率也降了一半!

可惜大明的天朝思维太严重了,太喜欢自诩天朝上国了。

赶紧学,学过来有朝一日去把欧洲那帮狗日的摁在地上摩擦!

徐光启道:“陛下,这事臣倒是昨日与孙阁老商量过,孙阁老也觉得可行,臣以为可以分两步,一是从濠江采购一批火绳枪回来,火器局自己也好好研究一番,二是同样从胡人中高价雇佣一些人回来,等朝廷自己研究好了,再从胡人的实操中学习,改进。”

“可行,总之赶紧把火绳枪给朕做一批出来,朕已经迫不及待了!”

崇祯说的迫不及待并不是要大批量生产火绳枪了,而是要先把火绳枪弄到手,然后再细细谈论燧发枪的事情。

火绳枪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用起来有诸多不便,一定要研制出燧发枪出来,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把火炮和火枪都巡视了一遍,崇祯倒是还觉得满意。

至少大明晚期的火器研发,不会落后西方太多,几个短板补起来后,武器方面就问题不大了。

等把火炮和火枪都巡视完了,崇祯又跑到火器局去转了一转。

等转下来之后,崇祯不由得感慨,工业化之路任重道远啊!

不能急,不能急!

第二天,崇祯要等的第一个将才终于来了。

孙传庭,很年轻嘛,今年才三十五岁。

别看他是明末的名将,但他是个文官。

进士及第。

孙传庭长得很帅,很高大,浓眉大眼,留着浓密的胡须,看起来就给人一种力量感。

这一日崇祯正在煮牛肉吃,吃得正香。

“臣叩拜天子!”

“孙爱卿,你终于来了!”崇祯一边吃着牛肉一边道,“坐,没事,坐吧。”

孙传庭不由得有些惊讶,在皇帝面前,自己还能坐?

孙传庭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下来。

“王承恩,去给孙大人来一碗牛肉。”

“臣不敢。”

崇祯挥了挥筷子:“坐坐坐,有什么敢不敢的,汉唐之臣,见到君上,不都是坐而论道么?”

对啊!

陛下,您也知道那是汉唐的时候,大明哪个官员在皇帝面前敢坐?

王承恩给孙传庭也来了一大碗牛肉。

崇祯也不说话,只顾着吃牛肉,直到吃完,觉得全身都充满了力气。

而孙传庭却不敢动筷子。

“朕让你吃就吃,男子汉大丈夫,怕什么!”

孙传庭这才动了筷子。

待孙传庭吃完,崇祯道:“孙爱卿,知道朕为什么找你来么?”

“臣不知,还请陛下明示。”

崇祯站起来喝了杯茶,叹了口气道:“朕睡不着觉啊!”

这下孙传庭就懵逼了,陛下,您睡不着觉,叫我来做什么?难道我能让陛下您睡着觉?

孙传庭是满脸的问号,但又不敢随便乱问,只是道:“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意思就是,皇帝,您说吧,为什么睡不着,看我有没有催眠药。


户部就是天下的肥水汇聚地。

此次山西案牵扯两万多人,八大蝗商、巡抚牟至夔九族牵涉家产钱财数额可能高达三四百万两银子。

户部又在里面负责核对抄家家产,你说若是里面没人拿钱,打死崇祯都是不信的。

拿钱也没问题,毕竟太干净的事也没多少人愿意尽心去做。

但这帮狗日的动手就是十万两以上!

十万两啊!

朕穿越过来的时候皇家内帑就这么点钱,你们随手一拿就是十万两!

还真不拿朕当外人啊!

崇祯略带怒气道:“都察院给朕好好查!”

曹思诚心中兴奋起来,连忙出列道:“是!”

其实曹思诚最近很郁闷。

山西案是他的副手杨所修办的,办的非常积极,整体来说从弹劾到定罪皇帝都比较满意。

曹思诚总觉得皇帝让杨所修来办这个案子是为了取代他这个正职。

这让他有深深的危机感。

而此时,这个案子明显出现了一些裂痕。

是自己露一手的时候到了。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严格查办!”

一边的杨所修却是开始冒冷汗了。

没错,他确实拿了钱。

拿钱办事这是大明朝的规矩,哪有官员办事不拿钱的。

这下如何是好?

他还指望用这个案子来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以后再往上爬。

但眼下看来,情况极其不妙啊。

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杨所修立刻出列,跪在地上,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道:“请陛下降罪于臣,是臣监督不严。”

“你起来吧,这事不能怪你。”

杨所修不敢,依然把头埋在地上。

但他心中已经松了一口气了。

到现在为止,他似乎有些明白皇帝的用意了。

皇帝明显是要故意扶持一下自己,让自己对曹思诚产生压迫感,这样对督察院也有威慑作用。

想到这里,杨所修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上面坐的那个人真的只有十八岁吗?

“起来,把人找出来,按照之前的规矩,三司会审。”

杨所修全身都放松下来,咽了一下口水,道:“是!”

他已经更加确定,皇帝是打算让自己来威胁曹思诚。

明白了这一点,杨所修心中大定,也知道以后该做什么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做皇帝的狗腿子更有前途的事了。

曹思诚心中却是不爽,正准备说靠山西案这次漏洞狠狠教训一下杨所修,让他知道谁才是督察院的老大。

没想到听皇帝这意思,似乎要保他。

先不管那么多,查就是了。

这一轮交锋算是暂时结束。

下午的时候,皇帝领着锦衣卫,带着英国公张维贤的京卫士兵,和徐光启、孙承宗一起,到了北京城的城头。

那里就有十门红夷大炮。

崇祯从穿越过来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了,但还是第一次见到明朝的红夷大炮。

十门整整齐齐排列,对准前方。

这红夷大炮都是找葡萄牙人买的,当时一共采购了80门,有70门放到辽东去了。

还有10门就放在北京城。

这东西其实前年的时候才被大明的士大夫们真正认可。

在天启二年的时候,徐光启去找葡萄牙人购买的时候,一个叫若翰歌利亚的炮手在试炮的时候,当场炸膛把自己给炸死了。

为此,徐光启被无数大臣弹劾,被贬了官。

直到天启六年的时候,袁崇焕用红夷大炮把努尔哈赤给弄死了,大明的朝堂才真正接受了红夷大炮。

作为穿越者,一想到打仗,自然就会想到火药。

崇祯在锦衣卫的簇拥下来到北京城的城墙上。

那里的炮手都已经准备好了。

担心炸膛伤到皇帝,前面站满了人。

若是炮弹炸膛了,这些人就会直接上去用肉身为崇祯挡住。

崇祯倒也不怕,前世的时候,没有亲自试用过,但电视上也看到过不少了。

知道这东西会炸膛,但还不至于把周围观看的人炸死。

炮兵们开始准备,在里面填充弹药。

等弹药填充完了,就开始取火点引线。

下面已经被清空了,没有人。

轰轰轰……

十门火炮同时发射,喷出强有力的炮弹。

炮弹直接射到了几里之外爆炸开,把地面都炸出了坑来。

远处地面的冰雪被炸开,泥土被炸飞起来。

那声音,震耳欲聋,非常具有震撼性。

崇祯大喜,以前只是看电视上面,美国好莱坞大片里也拍过十六七世纪的时候,海盗们、欧洲战舰用的火炮就是这种。

但今日亲身体验了一把,威力居然如此了得。

难怪努尔哈赤被炸死了。

“这东西在胡人那里多少钱?”

徐光启道:“回禀陛下,当年购买的时候,每一门一千两!”

一千两?

这样算下来也不算贵。

只不过这一千两仅仅是炮身的价格,如果炮弹算进来就贵了。

一门红夷大炮从诞生到退休,大概要打出去一千多颗炮弹。

崇祯道:“英国公,你觉得这东西如何?”

“回禀陛下,臣以为建奴都是骑兵,骑兵机动性强,移动速度快,这红夷大炮只能守城,想要真正的挫败建奴是不可能的。”

崇祯微微一惊,听张维贤这话,好像很看不起火炮的样子,仿佛心中有横推建奴的战略一样。

崇祯笑道:“那英国公给朕说说,如何挫败建奴?”

“我大明将士各个都是热血男儿,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辽东全体将士前赴后继,建奴顷刻间化作齑粉。”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