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苏玉长乐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佳作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由网络作家“跳跳的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苏玉长乐的精选军事历史《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小说作者是“跳跳的鼠”,书中精彩内容是:可他们两个在幽州并非主官,而且幽州是前线,留在那里随时送命。所以李世民将他们召回,算是恩宠。“皇上英明。”众位朝臣山呼拜舞。其实那些世家大臣不高兴,赵慈皓、杨岌乃是寒门子弟,官升三品,那就是从六品到了三品。大唐的官职,三品以上都被世家大族把持,除了秦琼这种开国功臣,长孙无忌这种皇亲国戚,其他人想染指三品以上,最后都......
《畅读佳作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精彩片段
第二天早朝,
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
房玄龄、杜如晦、李靖、刘政会、程咬金、秦琼......
还有一帮世家大族,站在底下。
高公公扯着嗓子大喊:“皇上有旨,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兵部尚书杜如晦走出来,禀道:“皇上,罗艺叛乱,赵慈皓、杨岌二人诛逆有功,请皇上论功行赏。”
魏征走出来,禀道:“诛逆平乱,国之大功,臣附议。”
李世民不以为然,这件事情其实功劳最大的是苏玉。
他在苏家庄掐指一算就知道罗艺要死,朕省了多少事情。
不过,赵慈皓、杨岌二人确实功劳不小。
潜伏幽州多年,冒着生命危险。
又临阵击败罗艺,确实功不可没。
“好,召赵慈皓、杨岌回长安任职,官升三品,听候录用。”
李世民准奏。
对于当官的来说,外放做一方诸侯是最爽的。
可他们两个在幽州并非主官,而且幽州是前线,留在那里随时送命。
所以李世民将他们召回,算是恩宠。
“皇上英明。”
众位朝臣山呼拜舞。
其实那些世家大臣不高兴,赵慈皓、杨岌乃是寒门子弟,官升三品,那就是从六品到了三品。
大唐的官职,三品以上都被世家大族把持,除了秦琼这种开国功臣,长孙无忌这种皇亲国戚,其他人想染指三品以上,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说完幽州之事,该到李世民说开钱庄的事情了。
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给杜如晦和刘政会使个眼色。
两人会意,知道李世民要开始表演了。
特别是杜如晦,他比房玄龄更加清楚。
这个皇上,上次就是在苏玉那里得到了以工代赈的锦囊妙计,然后在朝堂上把我们说得一愣一愣的。
这次好了,此事我已知晓,一起唱双簧,把这些大臣耍一番。
杜如晦装模作样,继续禀奏:“皇上,渭水之耻后,臣一直秣马厉兵,准备一雪前耻。但,我们的钱粮不够,请皇上从国库拨出银两以供微臣练兵之用。”
李世民对刘政会:“渭水之耻,乃是国之大耻,刘尚书,从你户部拨出银钱给杜尚书练兵。”
大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为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六部二十四司。
其中户部主掌对全国户婚田土的管理,包括对户口、土地、财政、赋税、钱粮、赈灾等方面的管理。
所以,杜如晦要钱粮,李世民就问户部尚书刘政会。
刘政会知道李世民的意思,昨天在御书房都排练过了。
“兄弟,你说,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对付突厥?打还是不打?”
李世民和苏玉勾肩搭背,靠在摇摇椅上。
皇后马上起身,给李世民披上一件衣服,虽然房间里热乎,但是也怕他着凉。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感情极好。
“老李啊,你说话也飘了啊,如果我是皇帝,这可是要杀头的。”
苏玉笑道。
刚才自己说老李是皇帝,现在就还回来了,说苏玉是皇帝。
“没事,出我之口,入你之耳,没人知道。”
李世民红着脸笑道。
这酒的劲头真大,李世民半醉,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微醺。
“老李,那你说,这突厥打,还是不打?”
苏玉问道。
李世民摇头,说道:“如今这朝中分为两派,以李靖、徐世绩为首的主战派,认为大唐与突厥必有一战,所以要打。而以世家大族为首的大臣,则认为草原游牧骑兵精锐,来去如风,我大唐军队不是对手,所以应该求和。”
苏玉奇怪,问道:“老李,这对朝政如此熟悉,不像是普通商人啊?”
这一问,李世民惊出一身冷汗来。
差点露馅了。
皇后脑回路疯狂运转。
“苏公子,是这样的,我们做粮食生意,最大的单子就是军粮。我们靠着朝廷的买卖吃饭,对于朝局如何,自然是如数家珍,要不然怎么做生意呢。大唐如果和突厥开战,最需要考虑的就是粮食,您说我们能不关心吗?”
皇后还是聪明,前因后果解释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李世民马上附和道:“对,正是如此。苏公子..不,贤弟啊,你说说这李二会不会跟突厥开战?”
苏玉嘿嘿笑道:“大唐对突厥必有一战,而且必胜!”
此言一出,李世民狂喜。
房玄龄和杜如晦则是震惊不已。
大唐和突厥会有一战,这个不稀奇。
但是苏玉说大唐必胜,这就很惊人了。
从目前来说,大唐刚刚经历玄武门之变,朝局不稳。
再则,去年水旱相连,冬天又是雪灾,民生疲敝,此时和突厥开战,怎么可能必胜。
这个家伙果然是徒有虚名。
从他们自己来说,他们不太愿意开战。
杜如晦虽然是兵部尚书,但是觉得大唐的兵力此时不如突厥,若是开战,必败无疑。
“贤弟,这话如何说?”
李世民急问道。
“这件事情很简单,前年,就是武德九年,颉利兵临渭水,那是因为当时李二忙着搞事情,外面军心不稳,所以让突厥钻了空子。经过去年的以工代赈,李二已经掌控了朝局,至少关中一带被牢牢掌控。要知道,关中乃是帝王之本,掌控了关中就是掌控了天下。当年,秦国以此争夺天下,刘邦以此称帝。所以说,大唐朝局已经稳固,颉利再想突袭到渭水边上,威胁长安城,这已经是不可能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静静地听着,不禁点头称是。
渭水之盟确实是一个意外,当时马邑的将军临阵逃了,所以才导致颉利长驱直入,进了长安城下。
而长安城内,因为玄武门之变,仓促间无力迎战。
“可是,您如此说来,也只是说,突厥无法攻入长安城下,并不能说明我朝与突厥开战必胜。”
房玄龄说道。
“对,苏公子,如何是我朝必胜?”
李世民问道。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
“嘿嘿,这个事情其实也简单,为什么?”
苏玉笑道。
“对啊,为什么?”
李世民想知道。
“这个嘛,下次再告诉你,不过,先跟你们说一个更要紧的事情。”
苏玉嘻嘻笑道。
雪姬倒了一小杯酒,递给苏玉。
“什么事情能比战胜突厥更要紧?”
李世民不解。
苏玉喝完酒,起身,低声对李世民说道:“罗艺要造反。”
哐当...
李世民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
所有人都震惊了,除了老陈和雪姬。
他们司空见惯,苏玉为人处世总是惊人,习以为常了。
老陈看着空荡荡的酒坛子,心疼五百贯铜钱。
雪姬则是替苏玉整理衣服,对谁造反丝毫不关心,她只关心自己的主人过得好不好。
但是...
李世民、长孙皇后、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已经被震惊地呆若木鸡。
“罗艺要反?苏公子,这话可不能乱说!”
杜如晦震惊。
罗艺,隋末唐初将领,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之子,屡立战功,拜虎贲郎将,驻守涿郡,自领幽州总管。
武德三年,奉表归顺大唐,赐予李姓,预属宗室,封为燕郡王。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登基后,为了安抚稳住罗艺,拜开府仪同三司,位比三公。
不是李世民喜欢这个货,而是罗艺的幽州兵太狠了。
自己又厉害。
所以只能安抚,不敢得罪。
李世民给了他开府仪同三司,这是非常高的荣誉了,而且默认把幽州给他。
相当于一方诸侯,实际上的封王。
罗艺绝对没有造反的理由。
“罗艺不可能反,当今皇上对他恩厚有加,绝不可能造反。”
皇后坚决说道。
苏玉躺回摇摇椅,笑道:“不是罗艺不可能造反,而是当今皇帝不敢承认他会造反。你们想想,天下的兵马哪里最强?当然是幽州兵,他们和突厥最近,长期和突厥作战,罗艺座下燕云十八骑,那是纵横天下的精锐,曾经深入突厥腹地,斩杀无数。如果他造反,这天下是不是姓李,还不一定。”
苏玉说得轻巧,但是李世民听在耳朵里,震聋反馈。
房玄龄的手在颤抖。
“可是,皇上对他这么好,他为何要反?”
李世民问道。
苏玉笑道:“他跟李二的关系不好,李二的使者曾经到过罗艺军营,被羞辱了。如今李二当皇帝,他肯定放心不下。这是第一个原因。”
李世民和皇后目瞪口呆,他们曾经派使者去过,当时罗艺倒向李建成一党,李世民想拉拢罗艺,但是被臭骂了一顿,而且让使者吃草。
这个事情非常隐秘,只有李世民和皇后知道,这个苏玉,他怎么知道的?
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房玄龄和杜如晦气得半死,脸都是黑的。
如果在大街上见到,肯定会大骂苏玉刁民。
可现在李世民和苏玉称兄道弟。
长孙皇后公主这么喜欢苏玉,说不定日后就是驸马爷,惹不起,惹不起。
“苏公子,那您说,突厥为何要灭了大唐?”
房玄龄不高兴。
“来来来,我给房饭袋讲讲历史。”
苏玉轻摇折扇,长孙皇后公主躺在苏玉怀里,雪姬捏脚,十分嚣张。
“好,洗耳恭听。”
房玄龄冷冷说道,心想:我房玄龄饱读诗书,特别是对历史那是如数家珍,居然跟我讲历史,呵呵...
“当年犬戎去掉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北方胡族攻破中原政权的记录。”
苏玉慢悠悠说道。
“没错,大家都知道。”
房玄龄不以为然,此乃老生常谈。
“后来匈奴围汉高祖于白登山。”
“这个我也熟。”
房玄龄继续说道,此事耳熟能详。
“后来,南匈奴刘渊攻破洛阳,活捉晋怀帝,西晋灭亡。匈奴刘汉王朝建立,开始了五胡十六国。”
苏玉眉毛一挑,看着房玄龄。
“嘿嘿,苏公子,说起西晋历史,那我熟,不用多说,还有吗?”
房玄龄得意地笑道。
李世民和杜如晦都知道,房玄龄正在编纂《晋书》,李世民也挂名了。
“还没有理解吗?”
苏玉问道,这个老房资质好差,这么明显都听不懂。
“理解什么?”
房玄龄莫名其妙。
“哎,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说你是房饭袋没错。”
苏玉微微笑道。
房玄龄莫名其妙,这不等于啥都没说吗?我怎么理解?
杜如晦尴尬地问道:“苏公子,你想说什么?我也没懂。”
“没懂啊,正常,你是房饭袋,你是杜酒囊。”
苏玉摇头,说得这么清楚,还不懂,什么悟性。
李世民犹豫了一会儿,问道:“贤弟啊,我也没懂。”
小长孙皇后咯咯笑道:“阿耶,你也是酒囊饭袋。”
“小荔枝说得好,老李也是。”
苏玉笑道。
房玄龄和杜如晦被说得一愣一愣:“苏公子,别打哑谜,说清楚点。”
苏玉叹息道:“你们呀,原来中原和北胡各过各的,胡族顶多掳掠一番就走了,跟强盗一样。犬戎匈奴都是,那时只是边患。但是从西晋开始,胡族汉化,他们进攻中原不止是为了掳掠,他们会在中原建立政权。突厥可是鲜卑后裔,鲜卑在中原建立了多少个王朝?你自己数数。况且,隋末大乱,有多少汉民逃到了突厥?杨政道还在颉利那里吧?颉利可汗如果攻破长安城,就会赖着不走,也可以建立王朝。所以说,现在的突厥可不是抢东西这么简单。大唐和突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不灭他,突厥就会灭你!”
苏玉一口气说完。
李世民三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不过嘛,当然是大唐灭了突厥!”
苏玉捏了捏小长孙皇后的脸蛋笑道。
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皇后操劳国政,确实太累了,要多调理。”
李世民说道。
王太医开了些补脾益气的药,交代宫女煎药。
“皇上,不如我们今日出宫去云阳县如何?”
皇后说道。
“好啊,朕正有此意。此等国之大贤,岂有不见之理。”
李世民早就想登门拜访苏玉,只是一个冬天都忙着筹集粮食,兴修水利,如今才得空。
“初次见面,你说朕带什么见面礼呢?”
拜见大贤,需要贵重而不俗气,难挑。
皇后笑道:“皇上,别费劲了,这个苏玉不是凡俗之人,你带的东西他还未必看得上。”
“可初次见面哪有不送见面礼的,高昌国送来了一匹汗血宝马,我将那匹马送与他,他应该会喜欢。”
李世民嘴上这么说,其实心在滴血。
他一生最喜欢骏马,死后还有昭陵六骏。
这汗血宝马从西域而来,经过高昌商人卖到长安城。
当时偷偷花了高价购买,此事被魏征知道,朝堂之上当面怼了一番,说李世民奢侈无度。
顶着魏征的臭骂偷偷买的汗血宝马,如今要送给苏玉,说不心疼是假的。
“是皇上那匹绝影吗?”
皇后微微惊讶,没想到皇上居然割心头肉。
“对,就是朕的绝影。”
李世民嘴唇有点颤抖。
“我们宫里除了绝影,也没什么东西配得上苏玉了。”
皇后点头赞同。
李世民:???
这是我的观音婢?
“阿娘、阿耶。”
两个宫女带着一个粉嘟嘟的小女孩进了寝殿。
这是长孙皇后的女儿李丽质,今年五岁。
李世民特别钟爱这个女儿。
“丽质来,父皇抱。”
李世民抱起李丽质,欢喜异常。
皇后也特别疼爱这个女儿。
“阿娘、阿耶,你们是不是要偷偷出去玩,不带丽质去玩?”
粉嘟嘟的小手手扯着李世民的胡须咯咯笑道。
“丽质不可如此,此是龙须。”
皇后阻止丽质胡闹。
李世民却开心:“丽质喜欢就好,龙须拔了也行。”
“皇上不可如此宠溺。”
皇后劝道。
“朕的女儿,如何宠溺都不为过。”
李世民呵呵笑道。
“阿耶,是不是要出去玩嘛,丽质也要去。”
“好,就带丽质一同去。”
皇后劝道:“皇上,丽质身子骨向来弱,如今春寒料峭,怕着凉。”
“多穿些衣服,坐马车出去便是,整日闷在宫里,怪可怜的。你我小时候,哪有这般拘束。”
李世民笑道。
皇后无奈,知道李世民这个超级奶爸能把长乐宠上天。
准备了马车,穿上厚厚的衣服,又把暖炉放在车内,这才出了玄武门,往云阳县去。
这一路去的人不能少,也不能多。
必须能保证李世民的安全,但是又不能让苏玉起疑心。
刚出玄武门不远,兵部尚书杜如晦就从后面骑着马追赶上来。
“皇上,皇上。”
杜如晦快马加鞭赶上来。
李世民坐在马车里,车夫上官云停车。
“杜尚书,您怎么来了?”
上官云奇怪。
李世民从马车里钻出来,奇怪地问道:“克明,你为何在这里?”
杜如晦禀道:“臣听闻皇上微服私访,特来跟随。”
杜如晦内心:皇上,您这是去见幕后诸葛亮,老臣岂有不跟之理。
“驾,驾。”
哒哒的马蹄声,房玄龄从玄武门飞奔而来。
李世民暗叫不妙:怎么房玄龄也来了,那朕的智囊岂不是要被揭穿了?
“玄龄,你为何也在这里?”
李世民似有不喜之色。
房玄龄却嘿嘿笑道:“听闻皇上微服私访,微臣特来相随。”
房杜二人交换一个眼神,非常得意。
上次廷议,因为苏玉的鬼主意,李世民大杀四方,房杜二人颜面扫地。
如果说李世民能自己想出以工代赈这种鬼谋,房杜二人愿意就地自宫三百回。
肯定有人在背后出谋划策。
房杜二人盯着太极殿一个冬天,今日李世民悄悄地从玄武门出去,此中必有诈。
不管李世民说什么,他们二人死皮赖脸都要去。
皇后从马车探出头来,笑道:“皇上,两位大人也是老臣,去也无妨。”
李世民当然知道他们去了也无妨,只是日后不好装比了。
“多谢皇后娘娘。”
二人拜谢。
“去也可以,先说好,你们的身份是我的管家和账房,千万不能泄露身份。”
李世民说道。
房杜大喜:虽然不知道见什么人,这其中果然有猫腻。
“臣等遵旨。”
马车徐徐往前。
冬雪消融,树枝开始冒着新芽绿色,路上的春耕已经开始。
马车走到苏家庄外头时,一片繁忙景象。
李世民下马车,驻足观看庄户犁地。
房玄龄突然发现不对。
“皇上,您看这庄户的耕牛虽然体格健壮,可也不至于犁地的速度如此之快啊。”
李世民走到田垄近看,惊讶道:“这铁犁为何不同?”
大唐所用的铁犁都是直辕犁,而这个铁犁是曲形的。
李世民抬头看时,才发现苏家庄周围的庄户所用都是曲形的铁犁。
耕地速度极快,土被轻松地翻起,耕牛完全没压力。
大唐所用都是直辕犁,这种直辕犁出现于西汉,由耒耜发展而成,组成部分包括犁辕、犁剑、犁床、犁梢等,其特征是犁辕是直的。
这种铁犁耕地速度慢,费力。
“老哥,老哥。”
房玄龄拦住一个老农。
“客人,什么事情啊?”
老农停下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巴,呵呵笑道。
李世民震惊地发现,这个老农居然牙口完好,体格健壮,不似其他地方的农民。
虽说以工代赈救了命,但是营养不良很普遍。
就算是小伙子也瘦不拉几的,这个老农的体格可以当兵了。
“老哥,您这铁犁为何不同啊?”
房玄龄问道。
老农呵呵笑道:“客人是外乡人吧?”
“我们从长安来的,也...不算是外乡人。”
房玄龄说道。
“算,苏家庄以外的人都算是外乡人。”
老农爽朗地笑道。
苏家庄以外就是外乡人?房玄龄无言以对。
“老哥,您这铁犁...”
房玄龄言归正传。
“这个您别问我,都是公子设计制造的,我们只觉得呀,特别的方便。往日翻地一亩的时间,如今可以翻地三亩,这耕牛都不带喘气的。”
老农哈哈笑道,卷起裤脚继续犁地。
“大唐居然出了能与师父比肩的人,怪哉。”
清风惊愕。
谁都知道,大唐的道士两个人最厉害,袁天罡和李淳风。
他们师出同门,不分高下。
除却二人,绝无第三个。
如今居然有人和他们一样,清风非常震惊。
“不知道此人师出何门,我好跟师父禀报。”
清风问道。
李世民噗呲笑道:“小清风啊,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你师父落伍啦。你刚才说与你师父比肩,此话不妥。”
清风也觉得,何人能与师父袁天罡比肩,怕不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他超越了你师父,把你师父甩了几条街。”
李世民哈哈笑道。
皇后补刀:“是几条朱雀大街。”
两人哈哈大笑。
清风此时的内心是崩溃的。
居然不是比肩,而是甩出几条朱雀大街。
难道我跟了假的袁天罡?
“皇上,这....怎么可能....”
清风一时没缓过来。
“好了小清风,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大唐泱泱大国,岂无几个能人异士,你师父安心在终南山隐居吧,这天下国事就不劳他费心了。”
李世民笑道。
苏玉出现之前,李世民想方设法请袁天罡出山辅佐自己。
那时候的袁天罡推三阻四不肯。
如今有了苏玉,好比请来了诸葛亮,徐庶你可以走了。
“对,安心在终南山养老吧。”
皇后笑道。
清风被说得愕然无语,第一次感觉做袁天罡的弟子这么没面子。
“来人,赐清风金银玉器回山。”
李世民得意地笑道。
当年你对我爱理不理,今日有了苏玉,我李世民你高攀不起。
清风推辞道:“我们修道之人,要了金银玉器没用,下山时,师父吩咐让我跟皇上讨些上好的朱砂回山。”
袁天罡其实很不错,不爱金银,不贪富贵,是个好道士。
错在苏玉,他开挂了。
“好,墨玉,去府库拿上好的朱砂给清风。”
皇上笑道。
“是。”
墨玉领旨。
清风拜谢,跟着墨玉到府库领了朱砂,连日回山。
长安城出了如此狠人,须跟师父说明才是。
不说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在房间里嘚瑟,清风一路风尘仆仆赶回终南山。
走到山下,山上的冰雪尚未融化,皑皑白雪甚是好看。
清风心中懊恼,急着回洞府。
跟着袁天罡,走到哪里都是最强道士的弟子,王公贵族都要给面子,何曾像今日这般憋屈。
走过山路,见到一座洞府,隐匿于山间,旁边飞瀑山泉,禽鸟盘旋,一副世外桃源圣地,乃是仙家之所。
走进洞府,里面却温暖。
两个道士,仙风道骨,正在推算天机,旁边一个道童跟着,那是李淳风的徒弟明月。
清风进了洞府,把朱砂放下,拜道:“师父,徒儿有事要说。”
袁天罡转头看着清风,心中不喜。
他推算天机时,最烦别人打扰。
“没看见为师和你师叔在推算天机,你怎么如此聒噪。”
袁天罡训斥道。
若是往日,清风自然不敢多嘴,更不敢打扰袁天罡。
师父可是神仙般的存在。
可昨日在太极殿中受到了刺激,感觉袁天罡也不过如此。
还有人比他更厉害。
所以这个高高在上的神仙师父跌下了神坛,不过是个牛鼻子老道罢了。
李淳风放下八卦罗盘,笑道:“师兄莫恼,你我推算出罗艺造反,皇上此时必定调兵遣将,准备平乱。罗艺凶悍,朝中大将虽多,却也凶险。想来皇上着急,想托清风请我们出山相助。”
李淳风还以为大唐离了他们两个不行,此时定然是李世民托清风传话,求他们出山相助。
袁天罡收了怒气,摇头说道:“你我当时保太上皇起兵,本是为了诛不义,拯救天下苍生,这天下既然已经平定,他们自家的争斗,我们怎好参与。”
他们二人有济世救民之心,所以才帮李渊夺取天下。
道门不同于佛门,天下有难,道门下山。
天下已定,归隐山林。
“清风,不急,慢慢说,皇上这次如何求我们下山的?”
李淳风微微笑道。
清风低着头,嗫嚅道:“启禀师父、师叔,这次皇上没有请两位出山,他让二位好好在山上待着。说长安城出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这次罗艺起兵造反,他早已料到,而且捷报昨日已经到了长安城。”
清风说得很小心,毕竟往日的积威还在,不敢在师父、师叔面前放肆。
还有,他知道袁天罡和李淳风极其高傲,此事不说则已,既然说了,他们两个必定不服气,下山挑战是必然的。
“孽障,你再说一遍!”
袁天罡大怒,厉声呵斥。
明月在李淳风旁边,被突然发作的袁天罡吓了一跳。
从未见师伯如此生气。
清风吓得跪在地上,磕头说道:“徒儿所言,句句属实。皇上说罗艺造反之事,师父是马后炮,幽州已经平定。徒儿在长安城也看到百姓在庆祝。皇上还说.......”
袁天罡喝问道:“皇上还说了什么?”
清风磕头,禀道:“皇上还说,那人甩了师父几条街。”
噗...
袁天罡差点没有被气得吐血。
自从修成道法以来,从未有人敢说他不行。
如今小儿李世民竟敢说他被其他人甩出几条街,岂有此理。
“他李家的江山有我一半,夺了皇位竟敢如此嚣张。”
袁天罡大骂。
李淳风慌忙阻止,说道:“师兄,天下能人异士极多,或许真有什么人入朝了,也未可知。”
李淳风还比较清醒,毕竟是清风说的,不是明月说的。
“哼...”
袁天罡怒气未消。
清风又说道:“皇后娘娘也说了。”
“说什么,讲!”
袁天罡喝问。
“娘娘说,是几条朱雀大街。”
清风神补刀。
袁天罡气得青筋暴涨,手指发抖,指着清风说不出话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