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孙健陆毅的现代都市小说《文章精选阅读穿越三国追美记》,由网络作家“鸿雁影”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穿越三国追美记》是“鸿雁影”的小说。内容精选:,不知君表字为何,君可称呼在下表字凌宇即可。然风确有去并州抵抗匈奴之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凌宇之言,让郃铭感五内。郃亦有去并州之意,只是苦无门路。”陆毅刚要说话,却听张郃说道:“哎呀,我真是失礼了,几位快入内一叙,怎能让贵客立于门外呢,快请,快请。”说着便领着众人到了大厅。落座以毕,只听张郃说道:“郃表字俊仪,不知这位兄台如何称呼?”说着便看着......
《文章精选阅读穿越三国追美记》精彩片段
其实,崔言走了以后,陆毅也很奇怪,为什么崔言知道自己住处,而自己却不知道崔言住在哪里,这也难怪崔言说自己唐突了。
实际上,崔言和陈琳也是来涿县游学的,并且和陆毅住在同一个客栈里。崔言自然是从张飞口中得到的消息,所以轻而易举的就找到了陆毅,而陆毅对此却一无所知。
而崔言回到房间以后,更是倍感郁闷,陆毅的话对他的震动实在太大了。当时正赶上陈琳收拾东西,崔言大惊,忙问陈琳这是为何。
陈琳答道:“吾叔父与大将军何进有旧交,吾欲南下洛阳,拜见大将军何进,以求取功名,不知季节可愿与我一同前往?”
崔言大惊,想不到陈琳的动作这么快,不过,他却不愿依附他人以成事,所以,便婉言拒绝了陈琳的好意。同时,他也把今天和陆毅谈话的内容向陈琳叙述了一遍,当然,有些内容是省略的,对于陆毅的才学见识,他又大大的称赞了一翻。陈琳对此却不以为意,在他眼里,陆毅不过是一个刚出世毛头小子罢了,无权无势,空有一腔热血,能成什么事,和大将军何进比起来,陆毅简直什么都不是。对于崔言对陆毅的吹捧,陈琳更是不屑一顾,还劝崔言不如跟自己一起去,或许能有所作为。
至此,二人已经有着不同的人生方向了,分道扬镳是早晚的事,若没有陆毅,崔言或许会和陈琳一起去投奔大将军何进,而正因为陆毅的出现,一切便开始改变了。看着陈琳收拾包袱,崔言的心又开始烦闷了。对于陆毅的才学见识,他是佩服的,不过,此人却毫无忠君思想,但陆毅的大逆不道,却又是为了天下百姓着想,若诚如陆毅所言,则天下必将大治。所以,崔言的心里,实在是太矛盾了,诚然,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真的是很难。
一夜没睡好,第二天看着陈琳远去的背影,崔言忽然在心里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孔结可以去投奔何进,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呢?陆毅,陆毅,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难道,我真的要和你一起荡平天下吗?崔言在心里问了自己这样的几个问题。
陈琳走后,崔言便一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的走着。诚然,对于陆毅的思想,他开始接受了,但是,他却没有胆量去实现,因为这太过骇人了。所以,他在期待,期待老天能给自己一个英明的决断。
忽然,前面的哭泣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居然走进了一条幽静的小巷。他抬头一看,见一个小男孩蹲在墙角哭泣。于是,崔言便上前安慰那孩子,可那小孩依然哭个不停,原来,是三个大孩子一起欺负他,所以他很委屈,遇到这样的事,崔言也感到很无奈。正在这时,只见一个妇人从巷口走来,对那孩子大声训斥道:“王平,你有没有出息,男子汉大丈夫,当持三尺剑而行走天下,惩恶扬善,救万民于水火,扬千秋英名,立万世功业,似你这般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那小孩听到训斥以后,便止住了哭泣,踉踉跄跄的随那妇人走了。
二人走后,崔言不觉大为感慨。那妇人应该是小孩的母亲,如此教子,可堪比孟母三迁。
是啊,大丈夫当持三尺剑闯荡天下,怎能学小儿女之态?大丈夫当立万世功业,想人之不敢想,行人之不敢行,受万人景仰,怎可久居人下?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人生感义气,功名谁复论?
想到这首诗,崔言心中大为畅快,长啸一声奔回了客栈。
再见到陆毅时,崔言长揖到地,说道:“崔言愿随凌宇闯荡天下,荡尽人间不平之事,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看到崔言如此行为,陆毅有些手忙脚乱了,不知如何是好。不过,他也很快反应过来了,赶紧扶起崔言,说道:“季节不必如此多礼,从今日起,我二人便联袂而行,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看着崔言眼中闪现的泪花,陆毅的眼角也湿润了。
之后的几天,二人便经常促膝而谈,直到深夜,且陆毅还向崔言学习击剑,并和张飞大醉了几次,三人的感情也呈直线上升。不过,二人知道大事未了,所以,几天以后,二人便告别了张飞,南下洛阳。
临走,陆毅特意嘱咐张飞,最多三月之后定会来请张飞出山,一起到并州抵御匈奴,以建功业,张飞也十分乐意的答应了。不过,崔言对此翻前景却不甚看好,但一看陆毅如此豪放,心里也就释然了。
二人一路辗转而行,不几日便到了河间县。原本,此去洛阳是不用经过河间县的,但陆毅考虑到河间县可是有一个三国时的顶级大猛将张郃啊,所以,故意绕个弯儿来到了河间县。崔言对此很是疑惑,但听陆毅说来拜访一个大将,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云伯和陆童是下人,自然不会多问。
张郃在河间县也算是有点名气,没费什么劲儿就找到了他的住处。投了拜帖以后,张郃竟亲自迎了出来,仔细的打量了陆毅之后说:“阁下就是吴郡陆毅陆凌宇?”
陆毅很奇怪,自己不是陆毅难道还有假冒的不曾,于是答道:“不错,区区正是在下。”
但张郃神情却变得激动起来,说道:“昨日拜读先生的两首七言诗,郃深感佩服,不期今日竟见到了先生,先生之大才大志,令郃感怀于心。”
陆毅听到张郃这么一说,看来有门,但还是谦虚道:“拙劣之作,实不堪入目,怎敢称先生,不知君表字为何,君可称呼在下表字凌宇即可。然风确有去并州抵抗匈奴之意。”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凌宇之言,让郃铭感五内。郃亦有去并州之意,只是苦无门路。”
陆毅刚要说话,却听张郃说道:“哎呀,我真是失礼了,几位快入内一叙,怎能让贵客立于门外呢,快请,快请。”说着便领着众人到了大厅。
落座以毕,只听张郃说道:“郃表字俊仪,不知这位兄台如何称呼?”说着便看着崔言。
于是崔言赶紧说道:“在下崔言,字季节,清河东武人,与子诚为友,便结伴游学。”
此时崔言还不出名,张郃只是略微点了一下头,意思已经认识了。接着张郃兴奋的说道:“我昨日刚拜读凌宇大作,想不到今日便见到凌宇,此真乃人生一大幸事也。”说完之后,高兴之情还溢于言表。
这时陆毅才恍然大悟,难怪在门口时张郃会盯着自己仔细看,又会很失礼的在门口和自己聊天,原来是太激动了。哈哈,原来如此,看来张郃还是一个性情中人呐。不过陆毅也很奇怪,几天前自己作的诗,没有几天的工夫,张郃居然都看到了,看来古代虽没有现代的信息传送工具,但传递信息的速度也是蛮快的吗。当然,可能也是因为河间离涿县并不太远,又有文人之间的往来,所以张郃就看到了那两首诗。看来,张郃还真和陈寿在《三国志》里写的一样,说他“爱乐儒士”,就是喜欢和儒生士大夫交往。想到此,陆毅心里便有了底儿。
看到张郃如此高兴,陆毅解释说:“风本想去洛阳求官,行至河间,闻公有英名,所以前来拜会。”
实际上这话是漏洞百出的,你从涿县去洛阳,根本不用路过河间,现在却从河间绕个儿弯走,分明是别有用心吗。不过张郃却没有想那么多,心里头还正兴奋着呢。
“我也曾听闻凌宇有此想法,吾亦有此意,如凌宇不弃,愿与凌宇同行。”
晕了,一听张郃这么说,陆毅简直要高兴得跳起来,想不到张郃居然主动的送上门来,真是太好了。不过陆毅转念一想,不行,那过几天见到赵云怎么办,赵云可是自己的偶像呀,自己还想和赵云结拜呢,过把当大哥的瘾。无奈呀,谁让自己十五岁便到汉末了,三国时的大多数武将都比自己大呀。如果带着张郃上路,那过几天结拜的时候,张郃岂不要当大哥了,不行,不能领着张郃。
想到这里,陆毅赶紧说道:“难得俊仪有此想法,风三生有幸。可如今朝中局势混乱,风此去前程未卜。俊仪家业在此,若此事不成,恐俊仪多有不便。莫若俊仪在此相候,最多三月时间,若此事可成,吾定会来请俊仪。”
闻听此言,张郃非但没生气,反而很高兴,说道:“不需凌宇亲来,若大事可济,凌宇派一信使前来即可,吾必将飞马赶到。”
陆毅又晕了,想不到张郃这么好说话,三言两语便搞定了。接下来,便谈了一些其他的事。和张郃交谈,自然是兵法谋略行军布阵之事了,对《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熟烂于胸的陆毅,自然是把张郃忽悠得没脾气,最后还请他和崔言大吃了一顿。而崔言更是疑惑,想不到陆毅对行军打仗之事也有深刻的见解,不由得对陆毅钦佩之情又增加了几分。不过他最郁闷的是,陆毅也太过博闻强记了,陆毅远在吴郡,怎么就知道在河间县住着张郃这么一个人,自己本就是冀州人,且多年在外游历,自己怎么就没有听说过张郃这个人呢?也许,对于这个迷,崔言永远也不会解开了,因为陆毅绝对不会告诉他谜底的。
辞别了张郃以后,陆毅一行人便向常山真定赶来。
众人听了以后,皆大觉惊讶,原来如此,难怪陆毅会知道有赵云这么一个人,不过赵云现在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罢了,怎么能说是一个大将呢。还好古人相信鬼神之说,否则,陆毅还真难圆谎呢。
听陆毅这么一说,赵云竟也有些相信了,说道:“想不到哥们你竟有如此志向。”真是个好同志啊!这么忽悠你你都相信,真是纯洁!
只听陆毅问道:“吾与子龙年纪相仿,子龙可称呼在下凌宇便是。不知子龙前日因何不在家中,今日又何缘至此呢?”
“云自幼父母早丧,与兄长小妹相依为命,然云十岁时,兄长亦撒手西去,云伤痛欲绝,幸有恩师收养,并传授云兄妹武艺。五年来,云一直随恩师在太行山学武,直到近日方才艺成下山。云欲回乡探望乡人,今行到此处,不期巧遇凌宇。”
原来如此,赵云一直都在山里学武了,难怪会找不到他呢,今天幸好碰到了,要不然以后还不好办了呢。如今,得想办法留住他才是呀。
想到这里,陆毅赶忙说:“想不到子龙身世竟如此凄苦,子龙的家乡可是赵家村?我曾去过那里,可能是子龙离乡太久了,那里的人似乎已经不记得子龙了。”
听了陆毅的话,赵云沉吟了片刻,说道:“是呀,离乡真的是太久了,不过,若不回乡,云也没有别的去处了。”
一听赵云这么说,陆毅就知道有门,于是朗声道:“男子汉大丈夫当持三尺剑纵横天下,四海为家,岂能老于乡里?子龙一身好武艺,难道想平庸了此一生?吾欲去洛阳求官,北上并州抵御匈奴,不知子龙可愿助我一臂之力?可愿为并州百姓,可愿为天下苍生尽一份心力?”
听陆毅这么一说,赵云刚想答应陆毅,可转念一想,那小妹怎么办?
果然是兄妹情深,心意相通,那小女孩似乎看出了哥哥的难处,于是,便对赵云说道:“二哥放心,二哥去哪里,小玲跟到哪里便是,小玲绝对不会成为二哥的累赘的。”
陆毅也赶紧说道:“子龙大可放心,令妹即吾妹也,如子龙不弃,我愿认小玲为义妹。”
“小妹何以敢当,如凌宇不弃,云愿随凌宇一起去并州。”见陆毅如此热情,赵云赶忙说道。
“今遇子龙,真乃三生有幸啊。”一切都搞定了,陆毅情不自禁的大笑起来。
接着,陆毅便将众人介绍给赵云,赵云也介绍了自己的妹妹。那小女孩便是赵云的妹妹,名叫赵玲,年方十岁。一想到他兄妹二人相依为命这么多年,陆毅心里不由得又是一阵感慨。
吃完饭以后,陆毅便让管亥和陆童陪赵氏兄妹去收拾东西,搬过来与陆毅等人同住。赵氏兄妹并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只有两把长枪和一些衣物。赵云搬过来以后,管亥便拉着赵云探讨武艺,而陆毅也到铁匠铺买了把长枪,打算跟赵云学点武艺,在这乱世里,没有点防身的本领不行呀。
当然,陆毅也给管亥买了把大刀,管亥跟了他好几日了,连个顺手的武器都没有,这也太不象话了,正好趁这个机会把这个缺儿补上。果然,管亥一见大刀,乐的嘴都合不上了,天天拉着赵云切磋武艺。
赵云的入伙,让陆毅的小集团实力大增。
说也奇怪,自来到之歌世界之后他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大,几乎是成倍的增长,但作为神经大跳的他并没有任何的惊慌,反而在心中高兴起来,为啥,因为他的金手指终于出现了,一时间信心百倍,自负有朝一日定能天下无敌。
之后的几日,陆毅都在向赵云学习枪法,没有办法,生在乱世,没有点防身的本领不行啊,而管亥也是一直以切磋讨教之名向赵云学习武艺。也没招儿,谁让人家赵云的师父厉害呢,据赵云自己说,他的恩师可是童渊啊,当今天下的三大剑师之一,连管亥都听说过童渊的名字。赵云的一身武艺,就是童渊所授,连赵云的表字都是童渊赐的。据说童渊收徒极严,不是先天根骨特别出色的根本不要,所以,他也只有三个徒弟,而赵云就是最小的一个。名师出高徒啊,几日下来,陆毅也能把枪耍的象模象样了。
经过几日的相处,赵云和众人已经很熟悉了,更是和陆毅成了莫逆之交,陆毅的才学见识,胸襟报复,让赵云佩服的五体投地。而面对自己偶像,陆毅更是百般亲近,万般拉拢,世间能想到的手段基本上都用到了,再加上他独有的人格魅力,丰厚的知识积累,渐渐的,赵云也向陆毅归心了。
于是,陆毅便想起了要结义的事。说到结义,自然会想到刘关张,于是陆毅觉得,要结义,最好是三个人,这样才更有意义。可想来想去,这个时候谁会比自己小呢,三国时的名将,又一个个的在陆毅的脑海里过了一遍,猛然,一个名字蹦了出来:太史慈。对,就是太史慈,这个时候,太史慈应该比自己小。
想到太史慈,陆毅便决定应该去一趟青州,可又一想,此地离东莱黄县太远了,一来一回又要耽误一段时间呀,恐怕陈平不会同意呀。再说,万一回来晚了,等去洛阳的时候,晋阳太守已经卖给了别人,那就无力回天了。不过,并州又是一个苦寒之地,屡遭匈奴入侵,应该没有多少人会愿意去那里。况且,天下万物,以人为本,自古得人才者得天下,有了人,还害怕干不成事吗?更何况,青州可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呀,具有三人一条龙之称的龙头华歆龙腹管宁龙尾邴原,可都是青州人呀。正好利用找太史慈的机会去青州拜访一下这些名士大儒,联络一下感情呀,也顺便为自己造势,这年头,名望很重要呀。
于是,陆毅便把想去青州的想法告诉了众人,果然,陈平第一个坚决的反对。陈平认为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赶紧去洛阳求官,晚了万一派给别人就不好办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