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现代都市连载
火爆新书《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逻辑发展顺畅,作者是“李铮”,主角性格讨喜,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李铮穿越大唐,成为边陲小城的一名小商贩。就在李铮与自己救回来的女孩婉娥,准备完婚之际,婉娥的哥哥带着金银财宝找上门来。威胁李铮与婉娥断绝关系,并出言嘲讽他是最低贱的商贩,妄想攀高枝。原来婉娥是大唐功勋秦琼之女。目睹婉娥随家人离去,李铮莫可奈何。李铮不甘屈辱,为摆脱低贱身份,迎娶心爱女人,毅然从军,改变命运。不想,从军触发杀敌变强系统。从此,大唐多了位开疆拓土的一代军神。北伐突厥,西......
主角:李铮秦婉儿 更新:2024-01-22 09:01: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铮秦婉儿的现代都市小说《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由网络作家“李铮”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火爆新书《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逻辑发展顺畅,作者是“李铮”,主角性格讨喜,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李铮穿越大唐,成为边陲小城的一名小商贩。就在李铮与自己救回来的女孩婉娥,准备完婚之际,婉娥的哥哥带着金银财宝找上门来。威胁李铮与婉娥断绝关系,并出言嘲讽他是最低贱的商贩,妄想攀高枝。原来婉娥是大唐功勋秦琼之女。目睹婉娥随家人离去,李铮莫可奈何。李铮不甘屈辱,为摆脱低贱身份,迎娶心爱女人,毅然从军,改变命运。不想,从军触发杀敌变强系统。从此,大唐多了位开疆拓土的一代军神。北伐突厥,西......
“你说他担任了定远将军?”
闻言。
秦健生脸色彻底变了。
他身在勋贵家庭,虽然没上过战场,但是对官场上的官职还是清楚的。
定远将军对于他这个正一品护国公来说,虽然还差着好多级别,可是在军中也算是中高级将领了。
没想到李铮那小子,不过参军才四个月,居然混到了正五品将军。
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李铮的升迁对他们兄弟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好消息。
假如四个月前,在晋阳长治,他们接妹妹婉儿时,没有当面狠狠折辱这个李铮。
听到这个消息时,也许没有任何的波澜。
可是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后,李铮彻底的改变了身份,年纪轻轻就成了正五品定远将军。
甚至在北伐军捷报上,单独列出他的名字,进行嘉奖。
这在捷报中,绝无仅有的。
当今皇上想不注意,也都不行了。
等到战事一结束,李铮凭着军功来到长安,上门提及当初嘲讽之事。
护国公府不仅会丢脸,当今皇上看在李铮军功的份上,只怕也不会阻拦他与妹妹交往。
这事要是传出去,不仅轰动长安城。
整个长安人都要嗤笑他们兄弟狗眼看人低,坠了父亲一世英名。
“没错!”
秦海生神色紧张的点了点头,随即问道:
“大哥,这可如何是好?”
“看战报上描述,前线形势一片大好,突厥主力已经被剿灭,剩下的就是些残余势力,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结束战事。”
“到时候这小子来到长安,把四个月前咱们在长治嘲讽打击他的事说出来,我秦家怕是要落得个门缝里看人,被天下人笑话。”
“大哥,你看我们是不是和那小子讲和算了。”
“本来咱们之间,就没什么大仇,只是当时他是商贾身份,怎么能配得上小妹,这国公之女?”
“现如今,他年纪轻轻就晋升为定远将军,在我大唐十五岁的正五品将军,也是绝无仅有,配婉儿也还凑活。”
“要不就随了他们算了!”
听秦海生这么说,大哥秦健生却连连摇头:
“想我堂堂正一品护国公,要向一个商贾出身,五品定远将军,主动求和,这要是传出去,更加的丢人。”
“想咱们的父亲是谁?大唐开国元勋,与当今皇帝有过命的交情,即使他老人家已经过世了,但咱们也不能坠了他老人家的威名。”
“那咋办?”
“这小子如今是定远将军,而且深受卫国公、李大总管器重,听说还让他掌管先锋军,战事一停,这小子必定跟着来长安,面见皇上。”
“他要是来我国公府,我们兄弟还能阻止他不成。”
自己的提议被大哥否决,秦海生皱眉说道。
李铮在军中取得巨大成就,完全出乎秦家兄弟意料之外。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参军才四个月的新兵蛋子,短短时间居然混到了正五品定远将军。
之前。
在他们想象中,像李铮这样的新兵蛋子,在战况惨烈的与突厥战场上,十有八九回不来了。
没想到,这小子不但活着,居然年纪轻轻就晋升为定远将军。
十五岁的正五品将军,在大唐帝国可谓是独一份。
而且他的名字,还在捷报中单独列出。
皇上不可能无动于衷。
回到长安怕是还得晋升。
这个消息,对于秦家兄弟来说,简直是灾难。
秦家兄弟生于勋贵之家,骨子里就刻着一种高傲,四个月前在长治,面对商贾的李铮时,表现出盛气凌人,绝对不是装出来。
现如今情况逆转。
当初那个低贱商贾李铮,凭着军功已经出任正五品官职,并且随时还能升迁。
正常情况下,当初与李铮发生冲突,现在接洽讲和,再正常不过。
又不是什么深仇大恨。
但对于秦家兄弟这样的勋贵子弟来说,让他们放下身段主动找李铮讲和,简直是一种屈辱。
“二弟!”
“北伐军中,可有从我秦家走出去的人?”
秦健生端着茶杯脸色阴沉的可怕。
“大哥,难道你想?”
闻言,秦海生神色一紧。
“咱爹虽然去世了,但护国公的威名不能坠!”
“二弟,你懂我的意思?”
秦健生语气冰冷。
“可是,大哥!”
“现如今这小子,不是什么新兵,而是堂堂正五品定远将军…”
秦海生自然明白大哥的意思,他犹豫了,秦家与这小子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没必要做的这么绝。
何况对方已经是军中高级将领,出手也不容易。
然而。
秦健生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
他不想自己一个堂堂护国公,在长安城被人嘲笑。
或许。
对于大多数门阀勋贵子弟,都有这样的高傲性格吧,宁愿把事情做绝,也绝不会放下身段,屈服讲和。
“二弟。”
“你不要有什么顾虑。”
“这是在战场上,刀剑无眼,别说一个五品定远将军,就算三品、四品将军又能如何。”
“战场上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这小子死了,咱秦家也算是清净了。”
“妹子也会死心了,咱秦家与长孙家联姻也没了羁绊。”
“你去安排吧!”
秦健生眼神中透着狠辣。
就在这时。
国公府管家,快步来到两人的房间。
“国公、二爷。”
“长孙公子在客厅等着你们过去。”
管家大声禀告道。
“呃…长孙公子来了。”
秦健生立刻站起来,转身对秦海生耳语一句:
“等会见到长孙公子,不要乱说话。”
“嗯!”
秦海生点头答应。
兄弟俩一起朝客厅走去。
“长孙公子。”
进入客厅,两人对站在那里等候的长孙泰拱了拱手。
“秦兄!”
长孙泰也是客气的回礼。
“快请坐。”
“来人给长孙公子上茶。”
秦健生热情的说道,虽然他现在贵为正一品护国公,但毕竟是一个虚职,还是世袭的公爵。
不像长孙泰,父亲长孙无忌官居太尉、尚书右仆射、礼部尚书,皇帝的大舅哥,长孙皇后正是长孙泰的姑母。
长孙泰自己也在宫中担任五品千牛卫将军。
这些身份的加持,秦健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他现在一心想着秦家与长孙家结成联姻。
小说《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秦兄!”
“婉儿现在怎样了,她见到咱咋爱理不理的。”
“现在更是每天关在自己房间里,连面都不让我见了。”
“婉儿怎么跟过去大变样了?对咱一点都不热情了!”
“秦兄,你告诉我,婉儿是不是为了那小子才这样的?”
长孙泰看着秦家兄弟,表情抑郁说道。
听到长孙泰的询问。
秦健生和秦海生脸上都露出犹豫之色,不知道该如何回话。
少顷。
秦健生开口道:
“长孙公子,小妹婉儿是因为父亲离世,伤心过度所致,与晋阳府那小子没有关系。”
“长孙公子,你是想多了。”
闻言。
长孙泰点点头,这时管家送上一杯茶,接过喝了一口,问道:
“秦兄。”
“晋阳府那小子,现在在干嘛?”
秦健生与弟弟对了一下眼神,秦海生心领神会:
“长孙公子!”
“听说这小子参加了北伐军,北伐战场上面对凶狠的突厥人,刀剑无眼,一准回不来了。”
“公子你无需担心,等过段时间小妹情绪恢复过来,一定会随了你的意的。”
“这段时间,你要理解小妹悲伤的心情,家父过世,对她的打击太大了。”
这时,秦健生在一旁劝慰长孙泰:
“公子,这段时间,我们兄弟尽量劝劝小妹,你要有时间,也常来国公府,帮我们一起劝劝小妹。”
“时间久了,小妹自然领会公子的心意的。”
长孙泰拱了拱手:
“那就有劳两位秦兄了。”
“健生兄上次提到的想在中书省谋个职位的事,我已经跟家父说了,家父答应了。”
“这段时间,皇上关心北伐之事,等北伐结束,家父再向皇上提这件事。”
“谢长孙公子。”
……
夜色深沉。
国公府,西厢闺房。
“小妹!”
“你没休息吧?出来一下,你大哥、二哥找你有事。”
秦健生与秦海生站在闺房外,秦健生敲了敲门,小心的说道。
“大哥!”
“我有些不舒服,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
秦婉儿声音有些低沉。
“小妹!”
“是从北伐前线传来的消息,是关于李铮的。”
“你也不想听?”
秦海生接口道。
“铮…铮哥他怎么啦?”
闻言,
闺房里的秦婉儿声音都变了,惶急的问道。
不过,闺房们依然没有开。
秦家兄弟在门口站了一会,见里面没有开门的意思,秦健生叹了口气,与弟弟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说道:
“小妹,那你休息吧!”
“我这里有一份兵部传来的消息文书,我把它放在门口了,回头你看一下。”
“二弟,咱们走吧,让小妹好好休息。”
秦健生将手中的兵部文书放在门口,然后递给秦海生一个眼色,两人直接转身离开了。
两人走后,又等了一段时间。
闺房们打开。
一名侍女走了出来,拿起门口地上的兵部文书,快速进屋将门关上。
“小姐!”
侍女走进房间后,立刻将秦健生留下的兵部文书,递给坐在床榻上的秦婉儿。
秦婉儿没有丝毫的耽搁,直接将文书打开,可是看到里面的内容后,俏脸瞬间变得惨白起来。
“铮哥…你怎么这么傻,你怎么上战场了?”
“你不是答应过你娘亲,不会从军的吗?怎么就…”
“还有,你说过要来长安找我的,你…不会死的!”
秦婉儿脸色煞白,眼泪瞬间夺眶而出,绝望的捶打着绣花床。
“小姐!”
“你怎么了?”
“你千万不要这样…要不然动了胎气,可不得了。”
一旁的侍女,见此连忙安慰起秦婉儿来。
随即眼光看向秦婉儿扔在一旁的兵部文书,上面清楚的记录着有关李铮的信息:
李铮,十五岁,居住晋阳府长治县,原户籍商贾,从军转籍,为军籍,于一个月前北伐军攻打突厥王庭时,不幸被利箭射中,壮烈殉国。
看到这条消息,秦婉儿顿时心如死灰。
她心中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秦婉儿只感觉一阵眩晕,直接倒在床榻上,昏了过去。
……
翌日。
皇宫,御书房。
御案上几大摞奏折,堆的像小山一样。
御书房内数十支粗大蜡烛,将屋内照的亮堂堂。
贞观皇帝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认真的批改着奏折。
就在这时,贴身宦官进来禀告,禁卫军统领王方翼殿外求见。
“宣!”
李世民没有停笔,头都没抬的吩咐道。
“宣王方翼觐见。”
宦官站在门口喊道。
很快,盔甲鲜明的王方翼,蹭蹭蹭快步走进御书房。
“启禀陛下,这是定远将军李铮的册录。”
王方翼在御案前跪下,将一份册录放在御案上。
“嗯!”
李世民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奏折,然后拿起这份册录。
当看完后。
李世民一脸惊讶:
“这个李铮只有十五岁?”
要知道,按照唐律只有达到十六岁,才可以从军,当然特殊情况除外。
“回陛下,李铮的生平册录是从兵部直接调阅的,记载清晰,应该不会错的。”
“从册录记载的生平来看,这个李铮的确是个人才,小小年纪就为我大唐立下奇功,他也是凭着战功,官至定远将军,难怪卫国公会在捷报上,着重提到这个李铮了。”
王方翼恭敬的说道。
李世民没有说话,他拿起李铮的册录又仔细看了一遍。
发现,李铮入伍前居住在晋阳府。
李世民顿时有些感慨,十五年前自己也带着大军在晋阳府,与刘武周鏖战。
“时间过的真快,朕和翠萍分开,也已经十五年了。”
李世民有些恍惚的喃喃自语。
回过神来。
“好好关注这个李铮,他年纪轻轻就为我大唐立下大功,可为我大唐军人之表率!”
李世民对王方翼吩咐道。
李世民之所以让王方翼在兵部调阅李铮的生平册录,完全是因为李靖在捷报中着重提到这个李铮。
在大唐捷报中如此突出一名普通军官,实属罕见。
这也引起了李世民的好奇之心。
“臣,领旨!”
王方翼单腿跪地,恭敬的回道。
“好了!”
“无事你就退下吧!”
李世民朝王方翼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准备继续批改奏折。
小说《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这个卫孝节!”
“他…是在与本总管开玩笑吗?”
看完卫孝节送来的急报,李靖顿时愣了下,随即松了口气。
他显然对于这份急报里的内容,完全没有料到,更是和他所想的完全不一样。
“李铮,凭三千轻骑攻破突厥万人据守的壁垒,斩杀擒获突厥六千余人,仅仅阵亡一百余人,伤三百余。”
“这些,都是真的吗?”
“太不可思议了。”
李靖看到这里也是有些不可置信,他号称大唐战神,大小战役数百次,几乎每战必胜。
可是许多战役都是惨胜,跟突厥的战斗更是如此。
突厥兵的战力,是他所有交手的对手中最凶悍的。
每次与突厥交手,他都小心翼翼,深谋远虑。
可是每一战,都是赢得很艰辛。
像李铮这样仅仅阵亡一百余人,斩杀擒获突厥六千余。
这样的仗,他一辈子都没打过。
更是闻所未闻。
李铮如此统兵能力,如此战力,当真是让他叹为观止。
“这统兵能力,远胜于己,就算是楚霸王、冠军侯复生,也不能取得吧!”
“纵观华夏历史,有这样才能的,实在找不出来。”
最后。
李靖对李铮的军事才能做出评价。
他用自己还有历史上最能打的楚霸王、冠军侯来比较,可见李靖心中对李铮的能力是多么的震撼。
就在这时。
“李总管。”
“羽林军传达陛下的圣旨来了。”
“圣使就在帅帐外。”
副总管张公谨急匆匆走进帅帐,激动的说道。
听闻圣旨到了,李靖这才回过神来,连忙从帅椅上站起来。
“走,张总管,你与我一起出去迎接圣使。”
李靖绕过帅案,对张公谨说道。
两人都整理了一下衣冠,迅速出了帅帐。
李靖虽然军功盖世,为大唐武将之首。
但是,
他从不居功自傲,一直对朝廷、对皇帝忠心耿耿,为人处世也是小心翼翼,谦虚低调。
现在圣使携圣旨来临,代表着皇上而来,他又怎敢失礼。
帅帐外。
几名身着鲜明铠甲的羽林军将领腰挎宝剑,笔直站着。
见到李靖与张公谨迎了出来,为首的羽林军将领立刻捧起圣旨,上前一步,高声宣读起来:
“定襄道总管李靖、副总管张公谨接旨。”
“臣,李靖!”
“臣,张公谨!”
“恭请陛下圣旨!”
李靖和张公谨听到宣使宣读后,立刻跪下接旨。
帅帐外的将士们听到圣旨全都单膝跪地,迎接圣旨。
这就是圣旨的威势,见圣旨如皇帝亲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卫国公、定襄道总管李靖,副总管张公谨,统兵十万北伐突厥,战功赫赫,为我大唐扫清北境立下大功。”
“今,大唐北境草原突厥主力已被我军剿灭,突厥王颉利可汗被我擒获,剩余突厥已对我大唐构不成威胁,战果已成,大战已定。”
“朕,甚是欣悦。”
“今,赐予卫国公李靖黄金千两,上等布匹千匹,其他赏赐待到班师回朝之日,再行定夺。”
“定襄道副总管张公谨配合李靖指挥有方,赐黄金五百两,加封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另,据捷报所述,北伐军中,先锋将军李铮屡建奇功,阴山、王庭、王城之战均立下头功,战功赫赫,朕深感欣慰,如此军中人才,自当重赏,今与众大臣商议,认为李铮所获军功甚伟,给予官晋三级,为从三品归德将军。”
“除李铮外,军中诸多将士劳苦功高,着令大总管李靖将将士们军功整理上奏兵部,给予一一嘉奖。”
“为国阵亡将士,为国受伤者,全部登记造册,交由兵部和户部统一安置,不得遗漏。”
“凡为我大唐效忠将士,朕一定要重赏厚待,大唐不仅要奖励本人,还将厚待家人。”
“至于突厥降卒,朕已交代太子与兵部,将这些降卒先行整编,然后分配至各军。”
“如今北伐突厥已然大功告成,大军可以驻守边地,永保北境安稳。”
“钦此。”
羽林军将领捧着圣旨,大声宣读完毕。
“臣,李靖。”
“臣,张公谨。”
“领旨谢恩。”
两人脸上都带着敬畏的笑容,领旨谢恩。
羽林军将领将圣旨交到李靖手中。
“圣旨已经宣读,卫国公,张副总管,请平身吧。”
“恭喜两位将军,获得大胜,咱们羽林军将士们,在后方闻得捷报,也是为前线将士们感到高兴。”
“真想跟着大总管,与突厥拼杀一场。”
羽林军将领笑着说道。
“将军客气了。”
李靖笑了笑,将圣旨握在手中。
“除了这圣旨,陛下还有一句话交代。”
羽林军将领接着说道。
“敢问陛下还有何交代,但请说来,臣一定照办。”
“北伐战事已定,将后事处置之后,请李总管要将阵亡将士尸躯好生安葬,还请总管一定要重点监督发放阵亡将士家中抚恤。”
“此事处置之后,稍作修整,即可班师回朝。”
羽林军将领恭敬说道。
“请转告陛下。”
“有关阵亡抚恤,臣一定会亲自监督,处置妥当,不会让任何有功于国家的将士寒心。”
李靖一脸严肃的保证道。
羽林军将领笑了笑,问道:
“敢问大总管,不知李铮将军何在?”
“不知将军寻找李铮何事?难道陛下有事要对他交代?”
李靖愣了下,随即问道。
一旁的张公谨也一脸惊讶的看着:
“大总管,看样子是李铮战功卓著,让陛下也有几分好奇吧?”
“将军,这个…李铮并不在王庭,他的先锋军驻扎在漠北边缘,搜寻突厥残余,一时半会,本总管也找不到他。”
“这突厥不是被消灭殆尽了吗,这个李铮怎么还四处寻找突厥残余?”
羽林军将领有些诧异的问道。
“在攻破突厥王城后,李铮就率三千轻骑军进入漠北荒漠追寻突厥新可汗欲谷昌都去了,而且就在两天前,军报得知李铮率军在漠北荒漠中消灭了一支突厥残军,斩杀俘获六千余突厥。”
“之后,又深入荒漠,追逐欲谷昌都去了。”
李靖无奈的说道。
小说《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听闻此言。
这位羽林军将领也是一脸震惊。
虽然,李靖话语平静,没有刻意夸大其词,但是这位羽林军将领还是能听出其中的关键。
率三千轻骑兵,深入千里荒漠,追寻突厥可汗欲谷昌都。
这得有多大的气魄和勇气。
“李铮将军,真的有大将风度和气魄。”
“这是自汉武帝以来,我中原军人第一次进入漠北追击敌人吧?”
“李大总管调教的好部下,卑职佩服!”
羽林军将领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躬身对李靖说道。
“唉!李铮将军虽然勇猛无敌,毕竟还是年轻了些,这漠北赤壁千里,茫茫荒漠要想追寻欲谷昌都,是何其的困难。”
“本总管也替他担心啊!”
李靖有些无奈的说道。
“自从接到李大总管的捷报,陛下也想了解这个战绩彪炳的李铮,所以这次派卑职前来给总管送圣旨,陛下特意交代卑职带皇上当面褒奖归德将军李铮,陛下让卑职带话给李铮将军,希望他能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为国效力,也希望能在长安见到他。”
羽林军将领将李世民的话传达给了李靖。
“将军,臣一定会将陛下的话,一字不漏的传达给李铮将军。”
“李铮将军还很年轻,要是知道陛下对他如此厚爱,一定会对陛下感激涕零。”
李靖一脸严肃的对传旨羽林军将领说道。
“陛下交代的,卑职已经转呈完毕。”
“卑职就先告退,归于长安向陛下复命去了。”
羽林军将领躬身对着李靖一拜,起身告辞离开。
“有劳了。”
“将军慢走。”
李靖也是拱了拱手,目送羽林军统领带人离开。
可以看出。
李靖真的很是谦逊礼达。
即使这位传达圣旨的羽林军统领不过是官居六品的昭武校尉。
李靖身为卫国公、兵部尚书、定襄道大总管,官居正一品,武将之首,但是他却没有丝毫的倨傲,以礼相待,给足了这位校尉的面子。
送走传旨的羽林军将领,李靖手靠在背后想着心事。
这时一旁的张公谨有些感慨说道:
“李铮这小子,从军四个月,十五岁就晋升定远将军,率领先锋军,已经够出类拔萃了。”
“没想到李铮还能得到陛下和众位大臣一致推崇,陛下更是亲自下旨册封,官晋三级,直接做到三品归德将军。”
“十六岁的三品归德将军,这在我大唐还是第一个,恐怕今后也很难在出现这样的奇才了吧!”
“你说什么,李铮这小子才十六岁?”
李靖表情有些微变。
“大总管难道没有看李铮入伍的兵册吗?”
旁边的张公谨,看着李靖,表情有些诧异。
“本总管还真没去看李铮这小子的兵册,虽然我知道李铮很年轻,但看起来起码有十八九岁吧,没想到现在才十六岁。”
李靖抚了抚胡须,有些感慨道。
“如果卑职没有去看登记的兵册,或许我也会如大总管一样的想法,当我看到兵册上李铮的年纪和地址,方才知道李铮是山西晋阳府人,今年刚过十六岁,便如此厉害,即使汉武帝时期的冠军侯,也才十八岁才率军出征,而十五岁的李铮已经统帅万军了。”
“十五岁的先锋将军,如今官晋三级,十六岁的三品归德将军,未来我大唐顶级将帅必有李铮一席之地。”
“将来的成就怕是要和大总管,相媲美了吧!”
张公谨十分感慨的说道。
但此刻。
李靖的心思却并不在此,而是暗自想着:
“有这么凑巧吗?十六年前,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山西晋阳府被刘武周伏击,重伤被秦琼救下,寄居在一个村姑家里,后来听说陛下还到晋阳府寻找这位村姑,不会是陛下和这位村姑有…,这李铮跟年轻时的陛下,长的实在是太像了,不会这么凑巧吧!”
同为李世民的心腹大将,他和秦琼颇为交好,偶尔从秦琼的话语中,听出陛下与那位村姑关系不同寻常,时间长了,事情也就慢慢淡忘了。
没想到今天听到张公谨,提到李铮籍贯山西晋阳府,年龄十六岁,还姓李,长的还这么的像。这…一切都对上了。
“唉!”
“咱咋又想到这儿上了。”
“十几年都过去了,陛下要是真有皇子在外,难道不会去晋阳府寻找?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啊!”
李靖原本心里还有些打鼓,但转念一想,发现是自己臆想太多了。
也不知道怎么了。
自从听到李铮的籍贯和年龄后,联想到他姓李,还有相貌,李靖竟然恍惚了一阵。
李铮的年龄、籍贯和相貌都是和陛下有过瓜葛的村姑如此相符,自然让他心里有些打鼓。
就在李靖心思翩翩之际,身边的张公谨看着他说道:
“如今陛下停战的圣旨已经下了。
“可是,李铮却深入漠北追击欲谷昌都。”
“如今他官升三级,圣旨却不能给他送达…”
“总管你觉得该如何?”
张公谨有些无奈。
“漠北一役,李铮率三千轻骑兵,破突厥壁垒斩杀主将,斩敌三千,俘获三千,现在本总管倒是不担心李铮的安危了。”
“本总管在想,如若李铮真的追上了欲谷昌都,擒下了他,那又是何等局面?”
李靖有些感慨说道。
闻言。
张公谨愣了下,转而笑道:
“这…不大可能吧?”
“欲谷昌都逃进漠北荒漠已经有数十天,漠北荒漠绵延数千里,想要找到欲谷昌都无异于大海捞针。”
“就算找到,李铮带着两千多轻骑兵,欲谷昌都手下尚有几千人马,加上突厥牧民几万。”
“现在我在想李铮还能斩杀多少突厥,至于擒杀欲谷昌都,属下从未想过。”
正如张公谨所言。
李铮能够在漠北取得几分战果,他并不觉得意外,但是擒拿或者斩杀欲谷昌都,那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
漠北,人类的禁区。
生活在北地的突厥人,尚且畏之如虎。
何况身为南方的中原人,在如此恶劣环境下,生存尚且困难,还要与突厥人交战。
能有几分胜算?!
听了张公谨的分析,这时李靖心里也是没一点把握了。
小说《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