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吞噬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精修版

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精修版

舒甯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实力派作家“舒甯”又一新作《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舒蕙建安,小说简介:妈教过我,做人要知道感恩,你们对我的好,我永远记在心里。”她拿出周建安签的欠条,在众人面前晃了晃。“离婚那天的事,各位长辈都是看在眼里的,说好了,我们姐妹三人跟着我妈,我爹支付我娘一千块的费用。”“各位可别认为一千块很多,这是我妈这些年供养我爸花的钱,周家没有钱,就写了欠条。原本我想着,家里要是没钱,我就多宽容几日,可我妹妹眼睛做手术要交八百块钱,我......

主角:舒蕙建安   更新:2024-02-08 21:0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舒蕙建安的现代都市小说《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精修版》,由网络作家“舒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实力派作家“舒甯”又一新作《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舒蕙建安,小说简介:妈教过我,做人要知道感恩,你们对我的好,我永远记在心里。”她拿出周建安签的欠条,在众人面前晃了晃。“离婚那天的事,各位长辈都是看在眼里的,说好了,我们姐妹三人跟着我妈,我爹支付我娘一千块的费用。”“各位可别认为一千块很多,这是我妈这些年供养我爸花的钱,周家没有钱,就写了欠条。原本我想着,家里要是没钱,我就多宽容几日,可我妹妹眼睛做手术要交八百块钱,我......

《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精修版》精彩片段


“优秀?如果你的优秀是指破坏别人家庭的话,那我妈还真不如你妈优秀!”

“你……”许依依气红了眼。

楚榆不想跟她废话,但凡戴琴雪会为别人考虑,就不会做小三逼周建安离婚了。

“爸,欠条是你打的,给句准话吧!这钱给还是不给!”

或许是戴东林的吉普车过于显眼,村里人都知道楚榆回来了,围在周家门口看热闹,不时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周建安是要面子的人,离婚就够让他抬不起头的,哪能忍受这一出?

偏偏楚榆还下猛药,冲着外头的人群喊道:

“各位叔叔婶婶、大爷大娘,我在周家村生活了十八年,也算你们看着长大的,虽说我娘跟周建安离婚,将我们赶出周家村,可走出去,我也自认是半个周家村的人。不知道各位叔婶爷娘认不认我这个后生?”

村里人都是看着楚榆姐弟四人长大。

周家村就这点地方,孩子们撒丫子乱跑,不是去这家玩就是去那家逛的,村里人是看着她从襁褓婴儿,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经常感慨这时间过得太快了。

自建国以来,周家村就没有一家闹过离婚的,农村人吃饭过日子都成问题,哪来那么多花花肠子想别的?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会走上离婚这条道。

周建安这个大学生学成归来,就开了周家村的先例,也算叫人开了眼界。

离婚时,楚榆二话不说带妹妹跟亲娘走了,宁要讨饭娘不要当官的爹,村里人对她都竖大拇指,觉得这孩子厚道,有良心,有骨气!

周建安是个甩手掌柜,没带过一天孩子,楚榆能长成这样,完全是舒蕙的功劳,就这样周建安还不念舒蕙的好,把这么好的闺女往外推。

东边的周老三媳妇是个直肠子,当下就站出来:

“楚榆,你跟我闺女是小学同学,婶子看着你长大,肯定认你!”

“认的!哪有不认的道理?”

“肯定认,你跟我亲闺女没两样!大娘前天做梦,还梦见你小时候去我家后院摘葡萄呢。”

农村人本性善良,对原主母女也很宽和,哪怕周建安才是土生土长的周家村人,且还是正牌大学生,村里人都没有偏袒他。

楚榆感激这些长辈对原主的爱护。

“谢谢各位叔婶爷娘,我妈教过我,做人要知道感恩,你们对我的好,我永远记在心里。”

她拿出周建安签的欠条,在众人面前晃了晃。

“离婚那天的事,各位长辈都是看在眼里的,说好了,我们姐妹三人跟着我妈,我爹支付我娘一千块的费用。”

“各位可别认为一千块很多,这是我妈这些年供养我爸花的钱,周家没有钱,就写了欠条。原本我想着,家里要是没钱,我就多宽容几日,可我妹妹眼睛做手术要交八百块钱,我跟我妈实在拿不出这笔钱来,只能回来找我爸讨要。”

“可他竟然想把这笔钱给赖掉!提都没提楚楚手术的事,我就想问问各位长辈,你们见过哪个当爸的是这样的?”

楚榆一声声的质问扣在了各位长辈的心里。

别说是周家人,就是他们这些不相干的长辈,听说楚楚眼睛做手术,都是很担心的。

眼睛是寻常部位?

八百块要是能治好楚楚的眼,那真不亏!

周建安怎么想的?

替城里人养女儿,把人家女儿养的娇滴滴,却对自己女儿不管不问。


楚榆向来不喜欢学霸为学渣补课,自己却没考上大学的桥段,原主明明能考大学,却把机会让给赵汉桥,真是恋爱脑中的战斗机。

恋爱脑都没有好下场,网友诚不欺我。

楚榆不是能忍的性子,她走到许依依面前,睨着对方,嗤笑一声:

“就是你把我推下水的?”

许依依往后退了一步,苍白的小脸写满不可置信,她没想到楚榆会这么直白的说出口。

她能暗戳戳在楚榆身后使绊子,却绝对不敢当着众人的面耍心眼。

妈妈交代她跟周叔叔的女儿做好表面关系,她不想破坏妈妈的计划,只能可怜巴巴道:

“姐姐,你说什么呢?我没有推你,是你自己掉下去的!”

戴琴雪搂着许依依肩膀,望向周建安,“建安,依依的性子我了解,她从小连一只蚂蚁都舍不得伤害,绝不是那么恶毒的人。”

许依依往戴琴雪怀里躲了躲,她眼神脆弱,脸色苍白,像一株飘摇的菟丝花。

城里人家的小公主想装可怜,周建安这种乡下男人哪能招架得住?

他像要保护女儿的父亲一样冲出来护着,不客气地训斥大女儿:

“周楚榆,你胡说八道什么!依依那么柔弱可人的女孩,怎么可能推你?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胡搅蛮缠吗?”

“是啊,楚榆,依依不是那种人。”赵汉桥也从人群中走出来。

楚榆正眼都没瞧他,渣男而已,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

她只笑看许依依,“怎么不是你推的我?你说你妈妈勾引我爸爸,你勾引赵汉桥,你们母女把我们母女俩的男人都抢走了!还说我爸四年前就跟你妈搅和在一起了,我妈供我爸读书的钱都给你妈买衣服了!你还打了我一棍子!说把我弄死在河里,也没人会怀疑你!”

“你血口喷人!”许依依脸都急红了,脱口便说,“我没有这么说,也没用棍子打你!我只是推了你一下!谁让你自己不小心滚落河里。”

话音落下,许依依才意识到自己在说什么,她脸色苍白地看向周建安。

“周叔叔,我不是故意的。”许依依苍白的脸上滚下两行泪。

戴琴雪示意她稍安勿躁,周建安这人最要面子,他并不在意女儿是怎么跌落河中的,可是当众被人闹了个没脸,他脸上无光,对女儿也会记恨起来。

戴琴雪柔声道:“建安,这事是依依不对,她以前是个很懂事听话的孩子,从不舍得伤害别人,怎么来了这里就跟换了个人似的,也不知楚榆说了什么刺激她的话。”

饶是楚榆也不得不感叹,戴琴雪这招“祸水东引,倒打一耙“用的真够炉火纯青的,明明是许依依的错,也能让她颠倒黑白,把罪责安在楚榆头上。

难怪周建安不是她的对手。

乡下人活一个脸面。

周建安原先还端着大学生的架子,却叫女儿把老底都揭出来了,面色沉沉,难看极了!

再被戴琴雪一撺掇,就恶狠狠盯着楚榆,“难怪你奶说你不是好东西!我还真是小瞧你了,小小年纪就会挑拨离间、把家里搅和的鸡犬不宁!”

原主听到这话只怕要伤心了,被亲人背叛的滋味可不好受,父亲不护着自己就罢了,还为了小三的女儿责备自己不懂事。

可惜楚榆是个心硬的,她亲生父亲比周建安混账多了,她身经百战,自然知道怎么回答才能戳中周建安的软肋。

楚榆不怒反笑:“有什么样的爸就有什么样的女儿。我爸爸抛妻弃女,挥霍妻子种地的钱,跟狐狸精吃喝玩乐,自己孩子不养却要养别人的女儿,为了别人女儿颠倒黑白,把屎盆子往亲生女儿头上扣,凭借一己之力把这个家搅和散了!我这个当女儿的能搅和,实在不足为奇呢。”

周建安差点被她气得差点吐血,记忆中这女儿不善言辞,挨打挨骂都不回嘴,跟舒蕙一样是个受气包,谁知几年不见,竟然变得这样牙尖嘴利,话里话外,都在讽刺他这个当爸爸的不要脸。

不得不说,周建安是把楚榆这段话的精髓领略到了。

可不是不要脸吗?要脸能抛妻弃女,自己女儿不养,去养别人的女儿?

他还以为,对许依依好,许依依就能给他养老不成?

真不知道男人是怎么想的。

如果周建安不是糊涂的,就只能说明,戴琴雪的身份地位比楚榆想象的更高,周建安从戴琴雪身上有利可图,才会大张旗鼓地离婚。

楚榆根本不给亲爹回嘴的机会,骂完就走。

“你你你……”周建安气了半天,只看到女儿圆润的后脑勺。

楚榆路过戴琴雪面前,脚步微顿,不忘幸灾乐祸:

“这位破坏别人家庭的戴女士,我弟弟就麻烦你照顾了。他那人虽然混了点、能吃了点、不懂事了点,白眼狼了点,但别的方面都还是挺好的。你这个当后妈的可别亏待了他!务必要把他养的白白胖胖才好!”

一句话说的戴琴雪的脸色都变了,她唇角僵硬,差点笑不出来。

万万没想到周建安竟然把周楚飞留了下来。

那孩子又胖又蠢,只买了身衣服几块糖,就从他嘴里套了不少话。

说带他去城里都是权宜之计,都是骗他的,谁会真的想给他当后妈!

戴琴雪勉强打起精神,“楚飞很可爱,是个乖孩子,我第一次见到他就觉得这孩子跟我有缘分,一定会好好照顾他的。”

楚榆似笑非笑,那眼神让戴琴雪很不安。

母女四人没再留恋,拎着包裹很快出了周家村。

虽然身上还有七百元钱,可这年头治安不好,没有介绍信就住不了旅馆,也没人肯租房收留,在哪住都不安全,真要被歹徒盯上,要了她们四人的命,都是有可能的。

毕竟在1983年,七百块钱还真算一笔巨款了,够在荣泰县城买间平房了。

她们无路可走,只能投奔舒蕙娘家了。

前世,楚榆离开家那天,黄昏也和今天一样美。

云朵像牛的心口油,斑驳的扒在天幕之下。

可惜黄昏虽美,却无人欣赏。

从周家村出来走了十里路,就到了舒蕙娘家山关村的地界。

夜幕将至,蜻蜓低低盘旋在头顶,一路无风,几人都热的一头是汗。

“姐,你拉着我的手,”楚楚小声说。

楚楚天生右眼残疾,晚上就看不太清楚了,走路都要人搀着。

原先周家的钱都供给周建安,蒋美凤不肯拿钱给孙女治病,舒蕙便偷偷攒钱带女儿去市里看医生,她运气好,遇到一个退休回乡任职的老医生,说楚楚的眼睛做手术就能治好。

做手术需要八百块钱,回家后还得好吃好喝养几个月,舒蕙拿不出这么多钱,一直盼着周建安毕业,等他拿工资就能攒钱给楚楚看眼了,谁知周建安毕业后确实捧上了铁饭碗,却狠心到连女儿都不要。

楚榆和楚湘拉着妹妹的手,月光拉长了姐妹三人的背影,乍一看,是齐的。

小说《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肉用马粪纸包着,楚榆特地把自家的肉挂在车后座,与送人的肉隔开。

灌县在德阳市的北边,与山关村在反方向,去灌县正好要路过德阳市区,这一趟也算顺路了。

俩人骑了足足四个小时,临近中午才到了灌县的盐水村,舒爱国怕楚榆身体弱吃不消,还好原主年轻,最近又早睡早起,身体恢复的不错,四个小时倒也不算什么。

中午路上没啥人,日头又晒,俩人走了好久才遇到一个挑水的老汉。

舒爱国下车打听:“大爷,您知道郑老九家怎么走吗?”

老汉瞥他一眼,“听你口音是郑老九老家的吧?他家住在村子倒数第二排,沿着大坝一直走就到了。”

舒爱国谢过他,舅甥俩人一路骑到郑老九家。

郑老九正在门口锯木头做木架,见到他愣了一下,扔下锯子激动道:“老舒!”

舒爱国呵呵笑道:“老九,叔来看你了!”

郑老九笑着直捶他后背,“你这家伙还是老样子!就喜欢占我便宜!”

楚榆头一次见识到中年男人的友情,格外新鲜,没想到老实沉默的二舅还有这样鲜活的一面,到了郑老九面前跟个没长大的孩子似的,还会开玩笑呢。

果然,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男人至死是少年。

几人寒暄几句,舒爱国才提起这次的来意,郑老九也才知道舒蕙竟然离婚了,想当年郑老九情窦初开时,还曾暗恋过少女时期的舒蕙,奈何两人有缘无分,郑老九后来也娶妻生子。

年少时的梦中情人过得不好,郑老九多少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不是对舒蕙还有感情,而是一种成年人的感慨,年少时大家都差不多,谁能想到后来不同的境遇呢?

郑老九看向楚榆,他年前回老家时还听他老娘提起过,说舒蕙的大女儿模样太出挑,十里八乡都找不到那样的,郑老九还寻思着一个乡下姑娘能有多出挑,谁知竟美到这种程度。

“这就是楚榆?”

楚榆笑着喊人:“郑叔叔好,我是楚榆。”

郑老九抽着烟直点头,“不错,落落大方又不怕人,是个做生意的料。”

一阵寒暄后,舒爱国把肉和苹果从车把上取下来,顺势提到鹌鹑的事。

“最近价格涨了点,鹌鹑蛋的批发价也要四分钱一个了,我这边有几个固定的客人,你们想要,我一天至多给你们一百五十个。”

四分钱批发价有两三分钱的利润,一百五十个鹌鹑蛋只能赚四块多钱,这还没算上人工和耗损,没算上从坝头村过来的五个多小时车程。

不过要是能攒个六七天来一次,一次赚个二十块钱,倒也是值得的。

郑老九又道:“也是你们运气好,夏天就是鹌鹑的孵化期,你们可以带点蛋回去自己孵化,孵化期十七天天,再等个四十五天就能下蛋,前后差不多两个月时间。”

两个月太久了,对楚榆而言,时间成本很宝贵,眼看着前世的五套房产和巨额存款化为乌有,她迫不及待要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如今遍地是商机,卖农副产品更是一天一个行情,两个月后,鹌鹑热都过了,谁知道这鹌鹑还好不好卖?

要是众人见行情好,一窝蜂来卖鹌鹑,她连鱼尾都吃不到。

说到底,她卖鹌鹑是想蹭热度赚个快钱,管他长不长久,把钱赚到手再说,当然是越快越好。

要是能买点鹌鹑苗回去,一边下蛋一边孵化小苗,就能快很多。

楚榆生了这个念头,就问:

“郑叔叔,您这的鹌鹑苗能售卖吗?”

郑老九笑笑,鹌鹑蛋生意一直好做,却也没有太火爆。

八十年代初,人们思想保守,信息获取也慢,这鹌鹑在外头身价大翻身了,可知道他这养鹌鹑的人还真没几个。

天气炎热,收鹌鹑蛋那几人都保守,生怕收去的鹌鹑蛋卖不掉,隔日会坏掉,一次也就收三四百个蛋。

再加上灌县离德阳市区远,来回颠簸容易有耗损,这就造成了农贸市场老板没货卖,他这边货卖不出去的尴尬场面。

不过他还是笑道:

“鹌鹑苗很紧俏,别人我是不卖的,但以我跟你舅的关系,不卖也得卖啊。”

郑老九沉吟后又说道:“可以给你们三百鹌鹑苗,三百个能孵化的鹌鹑蛋,我收别人至少要一百五,收你们就算一百,先欠着,等你们赚了钱再给我。”

舒爱国倒没吃惊,这年头赊账很正常,更何况他跟郑老九是穿一条裤子的兄弟,可楚榆却不这么想。

给苗给蛋还赊账,这年头的人还真比后世有人情味。

看来男人间的友情还是挺值钱的。

舒爱国问:“苗和蛋什么时候能给我?”

“你得先回去准备木架子,像我这样,一层叠一层,一个五层或六层,等你准备好再来接回去。”

前世楚榆见过别人养鹌鹑,鹌鹑个头小,用笼子一层层往上叠,不像养鸡,需要圈一块很大的养鸡场散养,十分占地方。

这年头笼子不好买,郑老九就自制了木头架子,这木架子显然是改良过的,盐水村通了电,郑老九还自制了一个简单的发热装置,看着是帮助鹌鹑加温用的。

说到底,没有信息来源,一切都是自己摸索着养的,不过乡下人都养过小鸡,养鹌鹑更容易上手。

郑老九生怕他们不懂养鹌鹑,拉着他们去厨房看他的鹌鹑架。

灰色绒毛的小鹌鹑乖巧地站在架子里,挨挨挤挤也不闹事。

一个一米多长的木架竟然能养上百只鹌鹑,还真是省事又不占地方。

养鹌鹑省事就罢了,鹌鹑蛋个头小还贵,这玩意好养又好卖,不是下金蛋是什么?

楚榆越看越眼热,身上还有三十块钱,就想拿这笔钱跟郑老九买点鹌鹑蛋。

“算你运气好,今天买鹌鹑蛋的两老头一直没来进货,我这还有一千个蛋,就算你三分钱一个吧。”

三分钱一个,放到市场上至少能卖六分,一来一去就有三分钱的利润!

楚榆以为最多能买一两百个,没想到郑老九也是个讲义气的,想必是为了成全她要得罪那两个客人了。

她连忙嘴甜道:“谢谢郑叔叔。”

嘴甜人不怪,郑老九心里对楚榆的评价也挺高。

虽说遇上一个不靠谱的爹,可人姑娘漂亮、有礼貌、会说话、胆子还大,这样的姑娘不出头都没天理了!

真不知道周建安那杂碎是怎么想的!

好好的老婆闺女不要,帮别人养孩子!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