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吞噬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畅读全文版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

畅读全文版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

舒甯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这部小说的主角是舒蕙建安,《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古代言情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里的老婆不中看,上不了台面了,想换个更年轻更水灵的。村民们议论纷纷,说是周建安不要舒蕙和孩子们了!这男人读书读坏了!“建安,舒蕙带着四个孩子,还得种十几亩地,伺候你爸妈姊妹,日子过得真不容易。”“不看在舒蕙的面上,也要想想孩子,离婚了孩子可怎么办!”“外面的女人再好也不能过日子啊!这些年你爹瘫痪在床,都是舒蕙在伺候。”......

主角:舒蕙建安   更新:2024-08-14 22:1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舒蕙建安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全文版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由网络作家“舒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这部小说的主角是舒蕙建安,《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古代言情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里的老婆不中看,上不了台面了,想换个更年轻更水灵的。村民们议论纷纷,说是周建安不要舒蕙和孩子们了!这男人读书读坏了!“建安,舒蕙带着四个孩子,还得种十几亩地,伺候你爸妈姊妹,日子过得真不容易。”“不看在舒蕙的面上,也要想想孩子,离婚了孩子可怎么办!”“外面的女人再好也不能过日子啊!这些年你爹瘫痪在床,都是舒蕙在伺候。”......

《畅读全文版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精彩片段


这欠扁的模样让楚榆很是不爽。

这年头乡下孩子十六七岁就能谈婚论嫁了,十二岁的孩子也是半大劳动力,农忙时都要下地干活,属实不算小了,原主这弟弟算是被养废了。

熊孩子就算了,还是个没良心的熊孩子,楚榆越看越不爽,她要笑不笑地撸起裤腿,抬脚与地面平行,而后毫不迟疑,一脚踹在他肉墩墩的屁股上。

扑通……

周楚飞临湖而站,也没个防备,一头栽进了池塘里。

夏季的池塘水不算浅,几片荷叶飘在水面上,水底飘摇着杂乱的水草。

“扑……救……”他喝了好几口水才游上来,楚榆站在池塘边盯着他,他不敢靠近,只能抹了把脸骂道,“周楚榆!你想死啊!竟然敢踢我!我要告诉我奶!”

楚湘和楚楚没想到大姐敢踹周楚飞,因为有蒋美凤护着,周楚飞在家称王称霸,经常欺负她们这几个姐姐,她们一直敢怒不敢言,此刻见他变成落汤鸡,都觉得痛快。

“你活该!”楚湘恨铁不成钢,“等你有了后妈,苦日子多着呢!你可别后悔!”

“就是!看她怎么收拾你!”楚楚哼哼。

楚榆俯视着落水的周楚飞,似笑非笑道:

“想告诉就去,我妈都要离婚了,我还怕她蒋美凤不成?但是周楚飞我告诉你,人生没有后悔药,以后你日子过不好,来求我们,我们可不会理你。”

“谁求你们!你们求我还差不多!等我有了城里户口,你们求我我都不回来看你们!”

周楚飞气坏了,发誓等他去了京城,就狠狠嘲笑这些乡下姐姐们!

这些人给他提鞋都不配!

周楚飞还做着跟后妈和后妈女儿和睦相处的美梦呢,以楚榆的见识来看,那戴琴雪和许依依可不是什么好人,许诺周楚飞的那些,无非是给傻小孩编织不现实的美梦罢了。

真住在一个屋檐下,日日摩擦不断,初时或许还能忍耐,等周建安和戴琴雪有了自己的孩子,戴琴雪怕是多看一眼都嫌多。

可弟弟不听劝,想跟着飞黄腾达的爹攀上枝头过好日子,楚榆这个当姐姐的也不能拦着人家。

十二岁不小了,足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就让他跟着渣爹好了,也省得渣爹和老三没有子女可负担,在一旁过潇洒日子,带着周楚飞这么个熊孩子,楚榆不信渣爹和老三能过得好!

日子还长着呢,且走着瞧吧!

“别理他,咱们回去吧!”楚榆拉着两个妹妹往回走。

周家院子前吵吵嚷嚷,围了不少村民,都是来看大学生周建安的。

周家出了个大学生,在村里地位都不一样。

周建安大学刚毕业,听说拿了京城户口,还分配去了不错的单位,一个月能拿好几十块钱,捧着铁饭碗一辈子不用愁。

大家提起周建安总是忍不住羡慕,都说舒蕙的苦日子要熬出头了,原以为周建安这次是回来接老婆孩子去城里的,谁知下午就传出一个惊天消息,说这俩口子闹离婚。

“闹”这个字其实不确切,准确而言是周建安单方面提离婚。

村里人不知道原因,可天下负心男人都一个死样子,无非是自己身价高了,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和外头的女人,嫌家里的老婆不中看,上不了台面了,想换个更年轻更水灵的。

村民们议论纷纷,说是周建安不要舒蕙和孩子们了!

这男人读书读坏了!

“建安,舒蕙带着四个孩子,还得种十几亩地,伺候你爸妈姊妹,日子过得真不容易。”

“不看在舒蕙的面上,也要想想孩子,离婚了孩子可怎么办!”

“外面的女人再好也不能过日子啊!这些年你爹瘫痪在床,都是舒蕙在伺候。”

周建安对这些人的话浑然不在意,这些乡下人懂什么呀!

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高考那年他名义上说是三十岁,其实已经三十二岁了,作为大学生他可真是一点都不年轻,学习能力下降、身体素质也不如人,根本没法和应届生争工作机会。

以他的年纪,说是在京市有大好前途,可是乡下人没有倚靠,从头混起谈何容易?

要是能借借力就好了,周建安生出这样的想法后,却莫名觉得沮丧。

他在老家有老婆不说,还有四个孩子要养活,靠婚姻改变人生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就在这时他遇见了戴琴雪,虽然戴琴雪生过孩子,可她温婉美丽,出身不凡,是大院戴家的女儿,要是攀上了戴家的高枝,他这辈子就不用愁了。

琴雪一句话点醒了他,不搭配的衣物就该扔掉,不搭配的人也该处理掉。

有老婆又怎么样?老婆可以抛弃,他可以离婚,只要能娶戴琴雪他什么都愿意干。

周建安瞥了眼被众人围在中间的舒蕙,眼里尽是嫌恶,他堂堂大学生竟然有这样的老婆,要是让同事看到了,肯定难以置信,带出去都觉得丢人。

想当年刚结婚时,舒蕙也是个水灵漂亮的女孩子,后来连生了四个孩子,又常年劳累,那张脸就像被吸干元气的树皮,越发像个黄脸婆了。

戴琴雪也生过孩子,可她却很会保养,皮肤细腻,柔弱无骨,时常天真的像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

想到戴琴雪,周建安对舒蕙愈发没有耐心,多看一眼都嫌烦。

“是你叫楚榆来分钱的?舒蕙,没想到你是这么现实算计的女人,我以前真是看错你了。”周建安恨恨道。

舒蕙百口莫辩,她已经有五年没见到周建安了,五年独守空房,一个人撑起家中繁重的劳动,供养他读书,替他赡养老人,照顾孩子,等来的不是他的感激,而是这样一番绝情的话。

舒蕙被周建安说的满心难受,“不是这样的……”

“怎么不是?你为我付出不是你自愿的吗?怎么还找我要钱?七百块钱,也亏你说的出口!”

“我没有。”

“没有就快点签字!你说配不上我要给我自由,我也只能成全你,夫妻俩谈钱伤感情,钱我不会给你,但孩子我不会跟你争,你都带走吧!”

周建安大度说完,掏出一张离婚协议书。


到家门口时,舒爱国正在拉锯子,他已经做了两个六层木架,这速度可把楚榆惊到了。

“二舅,这么快就做好了?”

“地里没啥活,你郑叔叔跟我说,鹌鹑抱窝就这几天,错过了就不容易孵出来了,我寻思着既然要干,那就抓紧了,”舒爱国说着继续拉大锯了。

烈日炎炎,舒爱国晒得皮肤黝黑,汗顺着他脖子往下滴,他却丝毫不觉得累。

楚榆莫名感慨,舒爱国是地道农村人,没啥见识,只知道从地里刨食,从没想过做买卖赚钱。

楚榆把后世先进的观念带给了他,提出养鹌鹑赚钱后,他虽然不能完全认同,却也愿意尝试。

他执行能力强,人还勤快,干什么都很有冲劲,像他这样的人,迟早能赚到钱。

说到底,懂得变通的人在哪都能活得很好。

“二舅,我买了点猪腿肉,晚上给你做好吃的!”

外甥女人小鬼大的语气把舒爱国逗得一乐呵,“行,二舅等着你做好吃的!”

楚湘带着弟弟妹妹挖夜明砂回来了,见了她都一窝蜂扑过来。

“姐,今天赚钱了没?”小江满怀期待。

楚榆笑笑,从兜里掏了六毛钱出来,一人发了两毛钱,“拿去花吧!”

小江高兴坏了,疯狂亲吻两毛钱,“姐,你最好了!你一定要发大财,天天给我买好吃的!”

邓芳萍听了直摇头,“这倒霉孩子,整天就知道吃。楚榆你也是的,赚钱是好事,可你妹妹的手术费还没着落,要省着点花,不用给他们这么多零花钱。”

楚榆把肉递给她,邓芳萍眼都瞪圆了,“这怎么还买肉了?这有两斤了吧?你怎么想的!”

今年过年家里才吃了一斤肉,就这还拿了半斤肉榨油,不年不节的,农村人一般不买肉,楚榆一割就是两斤肉,还是上好的猪腿肉,这得多少钱啊!

邓芳萍心疼钱,楚榆笑着把肉拿进厨房。

“舅妈你放心吧!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会穷!我赚钱花钱心里都有数,不会因为这两斤肉让自己吃不上饭的。”

小姑娘脸皮薄,邓芳萍没好意思继续说,但她还是觉得过日子要省着点。

哪怕楚榆能赚钱,可大姑姐带着三个孩子,手里没点钱这日子也不好过,不是?

前世楚榆妈妈是开肉夹馍店的,靠着开在中学边的一家小店供养她读书,楚榆经常去店里帮忙,一来二去就把她妈妈的肉夹馍手艺学来了。

她想做个肉夹馍。

先把肥瘦相间的猪腿肉放在锅中卤煮,煮好后加入酱油和盐小火慢炖,再放几个洗好的鸡蛋进去。

撸起袖子打算做个饼,一时愣住,她妈妈前世做的是老潼关肉夹馍,那种饼皮子都是买现成的,她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做。

“怎么了?什么事把你给愁成这样?”

邓芳萍带着笑进来,外甥女皱眉的模样好像天要塌了似的,莫名觉得好笑。

“我想做一种小饼,但是那外壳是一层层、带有纹路的脆壳,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邓芳萍一琢磨,“要么我做试试?”

邓芳萍揉好面,把面切成长条,再从一边卷起来,很快就有蜗牛壳的纹路了。

“有那意思了,舅妈,你怎么什么都会做!”楚榆惊奇道。

邓芳萍被她逗笑了,“这有什么难的?乡下女人哪有不会做饼的?不是我说,等你们这代年轻人长大了,很多做饼的手艺都要失传了,你看,就这样这样,再这样!简单吧?”


戴东林气笑了,“不是,关爱……残疾人?同志,你确定要关爱我?”

男人眼睛深长,浓眉冷峻,野性十足,那么严肃地盯着自己,不就是觉得她没让残疾人优先,心里不痛快吗?

自己都把位置让给他了,怎么还不满意?

生意人讲究以和为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楚榆聪明地选择沉默,毕竟这个男人看起来有股狠劲儿,挺不好惹的。

前头的人已经交完费用了,因为戴东林那嚣张的气质,没人愿意排在他身后,等待结账的就只有他们两人了。

楚榆见他迟迟不动,只得拿着单子走到缴费窗口,“您好,我交住院费。”

医院办事效率从来没低过,就是工具跟不上,算账还得拨算盘珠,查账要翻一叠单据,核实了好一会才把住院手续给办好。

“还差一百。”

“先交七百,剩下的一百过几天来补缴,行吗?”

女会计瞥她一眼,“别忘了就行。”

米飞推着轮椅过来时,就见他东林哥正盯着一个姑娘出神呢,顺着戴东林的视线望去,米飞心跳停了一瞬,操!怎么有这么俊的妹子?

这是哪来的仙女,怎么下凡到德阳来了?

虽说穿着破旧,辫子更是土到没眼看,可这模样真的没得说,凝脂白肤,香汗淋漓,素面朝天却美的自带香气。

察觉到他们的注视,楚榆抬眸,唇角微勾,冲他们做了个“请”的手势。

这一笑把米飞看呆了,他愣愣地拉着戴东林的胳膊,笑得像二傻子:

“哥,这姑娘真够有礼貌的,萍水相逢还这么客气,真够让人不好意思的,你说她该不会是看上我了吧?”

戴东林嗤笑一声,“看上你?人家这是关爱残疾人。”

“啥?残疾人?”

米飞瞪大眼,后知后觉地瞥了眼他东林哥拄着的拐杖,不是他说,东林哥就算拄拐,也有股子下一秒就要冲上去跟人干架的嚣张气势,怎么看都不像被关爱群体。

这姑娘是怎么想的?

不过被这样一位凝脂美人关爱,他东林哥真不亏。

楚榆一进病房,吵闹的病房立刻安静下来,众人直勾勾盯着她的脸。

“在你二舅家住的怎么样?还能适应吧?”舒蕙关心道。

“挺好的。”楚榆把卖夜明砂的事告诉了她。

舒蕙显然也没想到那玩意儿还能卖钱,听的一愣一愣的,总觉得不真实,人家赚钱难于登天,怎么她闺女说赚就赚,她才走了三天,闺女都卖了两天夜明砂了。

舒蕙又觉得心酸,怪她没用,带着闺女被男人赶出门,让闺女读书的年纪却为了生计奔波。

“妈要是在家就好了,还能帮帮你。”

“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帮楚楚治好眼睛,其他的不用你烦心。”

女儿简直比她还像妈,舒蕙莫名觉得好笑,“行行行,你说什么妈就听什么。只是楚楚的住院费还差了一百。”

这一点楚榆自有打算,“你忘了,周建安还欠我们三百块钱?”

舒蕙当然记得,可她太了解那对母子的为人,要蒋美凤的钱比要她的命还难,当初蒋美凤答应写欠条,就是为了逼她应离婚,现在婚都离了,周家肯定不会认这笔账。

楚榆却一点不担心,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周建安拿到了京市户口,捧着铁饭碗,工作体面,他不想付钱也行,楚榆不介意去京市帮他宣传宣传,让大家知道他和那小三的爱情有多可歌可泣,知道他周建安在老家是怎么对待原配妻女的。

“要是夜明砂卖不了怎么办?”舒蕙担心道。

“能卖几天是几天。”

楚榆没去找周建安要钱,就是觉得最近日头好,要抓紧时间卖夜明砂,靠天吃饭就是这点不好,摸不透天气变化,哪天说没钱赚就没钱赚了。

临走前,楚榆给了舒蕙一块四毛钱备用,没全给,是知道这年代治安不好,医院小偷尤其多。当年楚榆妈妈住院,楚榆去医院陪床,差点被人偷了手机和住院费,要不是隔壁大哥好心帮她抓小偷,她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医院外面有饭店,别舍不得吃,多买点好的给楚楚好补补。”楚榆交代。

舒蕙无奈应下,却不会照着做,她带着三个女儿被婆家赶出家门,一分钱掰成四瓣花,哪来的钱去外头消费?买点实惠的饭菜让楚楚吃饱就行,至于她,饿几天没大碍,钱还得存下来给闺女攒点嫁妆。

周建安不管闺女,她不能不管。

德阳街边的商铺至少比荣泰县城多一倍,且种类齐全,货品更迭换代的速度也远远快于县城,楚榆看到有家铺子卖热水瓶,她有些心动。

热水瓶在这年代是奢侈品,价格贵不说还要票,一般的农户家舍不得买,去医院住院需要热水瓶,都得去村长家借。

二舅家没有热水瓶,楚榆很想买一个,奈何囊中羞涩。

钱少就更要花在刀刃上,一毛钱都要打算着花,买热水瓶只能放放了。

街边有个小男孩坐在马札上卖报纸,见了她奶声奶气说:

“姐姐,买报纸吗?”

楚榆冲他招招手,付了四分钱买了一份大报。

想要赚钱最主要的就是获取信息,北方的玉米能在南方高价,南方的衣服运到北方价格能翻五倍,华国的食品、纺织品、药品运到俄罗斯,一出一进就能赚一辆大奔,说到底,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提取信息的能力,双轨经济下的八十年代,人们吃到的信息差福利可比后世多得多。

后世有了电脑手机,这个行业渐渐没落,但眼下,报纸是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八三年的报纸打开后带着一股油墨香,今日报纸的头条是朝国领导人访华,赠送华国一种“会下金蛋的鸟”。

楚榆盯着报纸出神,所谓会下金蛋的鸟其实就是鹌鹑,鹌鹑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卵中佳品动物中的人参”的美称,售价一向比鸡蛋高,重要的是市场上很少有鹌鹑蛋售卖。

物以稀为贵,要是卖鹌鹑蛋怎么样?

脑中冒出这个念头,就再也无法忽视,楚榆一刻都没耽搁,骑着车拐去了附近一家农贸市场,找到卖蛋的铺子。

“鹌鹑蛋卖空了。”老板愁眉苦脸道。

“那什么时候有货?”楚榆问。

“不知道,以前一个鹌鹑蛋能卖个五六分钱就不错了,最近拿货价格都涨到了七分,没有利润叫我怎么卖?总不能一个鹌鹑蛋卖一毛钱吧?”老板直叹气。

国家控价严格,物价不能随便上涨,卖蛋是小本生意,面向周边原住民,涨一分钱都是大事,更何况一个鹌鹑蛋涨三五分呢?

楚榆心思微动,大报头条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更何况是这种两国外交的国际新闻,一夕之间,鹌鹑蛋就会成为国民热词,是真正的国民网红单品,卖鹌鹑蛋赶了时髦,蹭了热度,重要的是利润高。

夜明砂不是长久之计,要是能找到便宜的鹌鹑蛋,一个蛋就有几分钱的利润,还供不应求。

只是去哪才能找到鹌鹑蛋的货源?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